美味元宵 |

臨海的糟羹分為甜羹、咸羹,通常在年十四家家戶戶必吃此羹。咸羹主要以10多種蔬菜,肉類,海鮮為主,切成顆粒狀,炒半成熟后加米粉漿或淀粉漿制成。
此美食起源于戚繼光抗寇時老百姓答謝將士的食物。大唐初年,小城還僅是個漁村,且常遭海盜的搶劫騷擾。當時有一位大將叫尉遲恭,發動兵士筑城拒盜。開工那天,正好是正月十四,老百姓照例要鬧元宵,海盜就乘機而入。尉遲恭聞報,一面派兵抵御,一面加緊筑城。入夜,風雪交加,百姓就在一起商量:燒些什么點心去犒勞筑城的士兵呢?有的提議送酒菜去,好讓士兵御寒。但將軍嚴令兵士是不許飲酒的。有個老漢想出了個兩全之計:用帶糟的新酒當水,調上肉絲、冬筍絲、香菇、油泡、川豆鼓等肉菜和面,制成“糟羹”,味美且能御寒。大家便把“糟羹”燒好送去。兵士吃了“糟羹”渾身是勁,不久就筑好了城墻。從此,小城中元宵節吃“糟羹”的習俗,世代沿襲。甜羹主要以年糕、川豆瓣、橘脯、葡萄干、小湯圓等制成。老臨海人吃羹一般不用調羹,用的是筷子,更絕的是手捧一碗糟羹蹲于家門口不用筷子不用調羹,順著碗沿,轉一圈,一口下來,一碗糟羹已入腹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