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政協臨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進行分組討論。各組討論了政協臨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討論了政協臨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討論了選舉辦法(草案);討論了總監票人、副總監票人和監票人名單(草案);討論了政協臨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副主席、常務委員候選人建議名單;討論了2020年委組工作。
王人杰委員——
打造紅腳巖漁港經濟區加快推進灣區經濟發展
王人杰委員說,近年來,建設現代漁港經濟區逐漸成為沿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我市紅腳巖漁港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相較于現代漁港經濟區的目標要求,其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配套設施建設推進緩慢,產業基礎薄弱。
他建議,加強部門統籌協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閑置土地資源開發;高標準打造現代化漁港,完善港區道路、生態護岸、漁貨裝卸、物資補給等漁港基礎設施配套,搭建信息化漁業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創建現代漁業貿易、水產品市場、倉儲物流、漁船修造等示范基地,集中形成產品加工、冷鏈物流、交易市場等多種業態;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堅持“港、村、人、文”四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特色休閑漁業、海鮮餐飲業等,把紅腳巖漁港打造成功能完善、生態優良、產業興旺的現代漁港經濟區。
(盧呈橙)
單仁飛委員——
加強衛生人才建設為衛生事業提供更好服務
單仁飛委員建議,當前醫學衛生事業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和技術的進步非常快,醫衛人員應創新理念、思維,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政府部門對醫衛人才的培養也應該有整體的計劃,為他們創造學習的機會,保障他們的學習經費,鼓勵并組織衛生事業的各級人員參加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提升醫療衛生隊伍整體素質和能力,為我市的衛生事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丁卉靈)
陳永通委員——
彰顯“山水城市”個性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陳永通委員說,臨海依山水而起,因山水而美,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當體現出山和水的特色與靈魂。三江濕地公園是臺州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是我市生態文明中的一塊“瑰寶”,目前濕地公園還處于開發前期狀態,如何利用好、保護好、開發好這個“寶藏”,值得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對策、落實工作。
他建議,打造古城“水韻”游覽線,將三江國家濕地公園與云峰國家森林公園、龍潭岙、臺州府城、靈湖公園、牛頭山等景區連成一線,與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實現聯動,讓游客在臨海留得住、玩得美、住得下,為5A景區創建添磚加瓦,把臨海打造成真正意義上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謝希)
雷國華委員——
升級殘疾人小三輪客運車提升城市形象
雷國華委員說,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我市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取得了明顯成效,人居環境質量大幅提升。公交車、出租車、黃包車、殘疾人小三輪客運車等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推進硬件設施改善中,公交車、出租車、黃包車都越變越美,獨有殘疾人小三輪客運車多年來維持原貌,車型老舊、噪聲大、尾氣污染重,尤其是冷車啟動時,其排出的黑色濃煙又臭又嗆人,污染新鮮空氣。
雷國華建議,守護藍天白云,提升乘客乘車舒適度,應該升級殘疾人小三輪客運車,可以選擇外觀悅目、污染輕、尾氣排放少的新型電動三輪客運車進行替代,使其與我們當前的文明城市創建相適應,為古城增添一抹時尚、亮麗之色。運營這類小三輪的都是殘疾人群,更換車輛對他們來說是一筆大開支,希望財政能給予支持與補貼,減輕殘疾人的負擔,激發他們的換車積極性,讓市民享受更便捷、舒適、清潔的出行工具,共同助力古城高質量發展。
(孫海康)
李小軍委員——
加強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化隊伍建設
李小軍委員說,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成為眾人關注的熱點。我市養老服務人員多數沒有上崗證,年齡偏大,文化層次偏低,以外地人員居多。針對越來越多的社會化養老需求,急需加強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化隊伍建設。
李小軍委員建議,我市可加強與有資質的護理培訓機構或醫療機構合作,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有資質的社會力量開辦專門培訓機構,承擔陪護從業人員的培訓任務,加快提升職業隊伍技能水平,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市老齡事業發展。
(李萍娟)
馬曙明委員——
培養本地創作人才繁榮本土文藝創作
馬曙明委員說,我市文化資源豐富,但在本地文化創作上,高水準、思想精深、制作精致的藝術創作、藝術精品并不多。他希望我市可以高度重視文藝創作隊伍的建設,創新思維,整合資源。在現代文化引領下,結合本土歷史文化特點,通過做好基層文化干部傳統文化普及、推行文化發展獎勵機制鼓勵和培養臨海本地創作人才等形式,調動本土文化創作者的積極性和創作力,打造本土文化精品,擦亮本土文化品牌,使“府城文化”走出去的身姿更加矯健,飛得更高、更遠。
(李萍娟)
婁宛青委員——
引入“能源管理計劃”改造83省道照明系統
婁宛青委員說,83省道是連接市區與杜橋、頭門港區的交通主干道,既解決了進出頭門港區貨物集疏運的問題,又帶動臨海東部區塊經濟迅速發展,實現臨海市域“半小時經濟交通圈”。但是,受當時條件限制,83省道的照明系統采用了傳統的高壓鈉燈,有能耗高、亮度較低、壽命有限的缺點。近年來,照明節能技術飛速發展,采用LED技術的節能照明燈具價格不斷下降,已經成為主流的照明產品,是非常理想的替代高壓鈉燈的節能產品。
她建議,盡快實施83省道節能照明系統升級改造工程,全面使用LED節能燈替換高壓鈉燈,并在實施中引入“能源管理計劃”,靈活采用市場化籌資模式,減少財政負擔;同時以83省道成功經驗為藍本,在我市道路交通照明領域全面引入“能源管理計劃”,節能減排的同時實現政府、社會、企業三贏。
(高再嬌)
陳霞委員——
加大村莊整治力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陳霞委員說,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是“三農”領域的民生工程,關乎廣大農民的根本福祉,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色。近年,通過持續整治行動,我市農村“臟”“亂”“差”的問題有了明顯改變,農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但是仍存在農民對環境綜合整治的意識不強、破壞農村環境衛生的問題。
她建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發動環保、發改、財政、衛生等多個部門緊密配合、整體聯動;整合涉農項目,把農村環境整治與城鄉統籌、縣域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統一部署,共同推進;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將農村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納入各級領導干部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從根本上改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管理不強的狀況;充分利用宣傳欄、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增強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村莊環境綜合整治行動。
(高再嬌)
許青春委員——
推進老舊小區電梯加裝工作任重道遠
許青春委員說,去年我市發布了《臨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13部門關于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實施意見(試行)》,但在老舊小區電梯加裝工作實施過程中,不斷遇到各種困難與挑戰。
許青春認為,老舊住宅小區加裝電梯可以有效提升老舊小區的生活品質,便利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的出行。大力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還需要政府的重視、扶持和推動。為此,她建議我市學習借鑒其他地方先進做法,進一步完善實施辦法,加大政策支持,同時開展集中宣傳,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率。
(謝希)
項兆利委員——
發揮宗教團體力量共建美麗臨海
項兆利委員說,在抗擊“利奇馬”臺風災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工作中,我市宗教界人士積極參與,伸出援手,和社會各界一起共克時艱,彰顯了宗教團體的責任與擔當。
宗教工作關系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項兆利委員建議,宗教界團體要當好黨和政府團結、聯系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美麗鄉村建設、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垃圾分類、“五水共治”等工作中貢獻力量,圍繞古建筑保護利用、宗教文化挖掘、對口幫扶等工作發揮作用,豐富古城文化底蘊,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增進民生福祉,為高質量建設活力品質幸福臨海貢獻力量。
(孫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