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發展質量,強調“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質量強國放到了戰略高度,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定不移建設質量強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既是有效應對資源瓶頸、環境壓力的重要抉擇,也是參與國際競爭、實現民族復興的自強之路◆ 按照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計劃,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今年將抽查包括36種電子電器在內的137種重點產品,突出流通領域產品、民生產品、“一老一小”產品的抽查,服務兒童、學生、老人等特殊群體生活學習需求,還針對電線電纜、水泥、農用地膜等重要產品,在產業集中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全國聯動抽查
◆ 我國得到國際承認的校準和測量能力躍居全球第二,國際標準化貢獻率進入全球前五;頒發各類有效認證證書287.4萬余張,證書數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質量的提升,在理念和實踐層面都出現了基于“大質量觀”的重大轉變——從設計源頭端起始的貫穿原料采購、生產施工、檢查驗收、總結改進、試運行等全過程、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性要求◆ 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加強全面質量監管,將成為提升質量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徑◆ 進一步加強對建設質量強國的組織領導,加快推進質量促進立法,編制質量強國戰略綱要,大力弘揚創新精神、誠信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推進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和現代質量管理方法,讓追求質量成為一種民族標識,讓質量強國成為一種價值取向
中國經濟由大向強的關鍵之舉
文丨《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趙文君
以“大質量觀”推進質量強國建設“解決質量問題的終極答案”
▲ 2020年12月23日,科興中維的工作人員在新冠滅活疫苗質檢實驗室內進行檢驗張玉薇攝/本刊
▲ 6月5日,工人在廣西柳州市樂哈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上包裝米粉黃孝邦攝/本刊重拳出擊回應民生關切
探尋質量強國主攻方向
▲ 2020年7月3日,工程師在華為實驗室測試5G基站設備劉大偉攝/本刊刊于《瞭望》202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