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掌握市政設施承災信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水平,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積極落實上級部署,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自今年10月份起,全面推進全市市政設施承災風險普查工作。
本次市政設施普查工作是我市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份,主要調查市政道路650公里和市政橋梁60座,具體工作分為“三步走”。一是建檔立卡“查戶口”。普查人員通過查詢各方資料,獲取道路、橋梁名稱、位置、長寬等基本信息,為道路、橋梁制作新的“檔案卡”。二是排查隱患“做體檢”。普查人員通過現場觀察測量,調查道路、橋梁是否存在裂縫破損、不良地質、侵蝕環境等隱患情況,并嚴格填寫、拍照留存、記錄檔案。三是診斷風險“出報告”。在體檢完畢后,將根據體檢數據對每條道路、每座橋梁進行風險評估,形成圖文報告,并加以整合,以點構面,打造覆蓋全市范圍的可視、可查、可控的道路、橋梁數字地圖。
“通過本次‘體檢’工作,我們能更全面、更清晰地知曉我市市政道路、市政橋梁的基本信息、承災水平、潛在隱患等情況,進而為市政府有效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據了解,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還將依托本次普查的信息化成果,結合道路、橋梁智能監測系統,打造集數字存儲、實時監控、智能調度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市政”平臺,進一步確保市政道路、市政橋梁安全運營,提升我市城市數字化、智能化、安全化水平。
截至目前,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已完成市政道路檢查100余公里、市政橋梁檢查30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