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水港村農戶正在搬運豐收的柿子。 錢夢華攝
最近正是摘柿子的好時節。近日,永豐鎮水港村的村民們卻為滿山的柿子而煩惱。他們說,村里不少柿子已經開始落果,卻無人采摘,希望市民們前去購買采摘。
在水港村的山坡上,記者看到,柿子紅透了半邊的山,但是,廣闊的山地上只有60多歲的果農崔允利在采摘柿子。30多年前,他承包了10多畝山地,種植了100多株柿子樹。每逢金秋,他便和村民們一起采摘柿子,搬運到收購商那里賣個好價錢。但是,近年來,這片山頭很少有果農精心栽培的身影,往日熱火朝天的采摘景象也不復存在。對此,崔允利很是無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火紅火紅的柿子任憑鳥兒啄食,或者干在樹上隨風飄搖,或者掉在地上血紅一片。崔允利說:“10多年前,我們還有個合作社。當時,柿子每公斤可以賣到5元至6元,但現在,最好的也只能賣每公斤2元至3元,收購價更是低至1.6元/公斤。因此,柿子都在樹上爛完了也沒有人摘。”
永豐鎮水港村地處山區,柿子樹是當地常見的樹種,家家戶戶種有柿樹,柿子最盛行的時候,全村有上萬株,漫山遍野,望不到盡頭。但是,大約七八年前開始,來村里批量收購柿子的人少了,因為無利可圖,村里的柿子無人打理,熟了也沒人去采摘。
爛在樹上一文不值,摘下來便宜點賣掉,多少不也是筆收入嗎?但村民不這么想。付出同樣的勞動,如果干其他工作能有更高的收入,干嘛去摘柿子呢?記者在半山腰遇到一農戶,一家三口正在將今年長勢較好的柿子一籃籃地搬運到車上,農戶告訴記者,他們家有50多株柿子樹,趁著周末和女兒一起摘了幾筐嘗一嘗。他說:“我們這一片的柿子都是純天然無污染的,賣相稍微差了點,但是甜得很。家里人都很喜歡吃,就是現在年紀大了,收購價格又低,我們也有心而無力。”
如今,水港村的柿子又綴滿枝頭,預計全村4000多株柿子樹會有上萬公斤的產量。眼看,柿子即將爛在枝頭,村民們希望有采購意向的商家前去采購,也歡迎大家前去采摘,親身感受鄉村的魅力。
(歡迎讀者積極報料,一經采用,即發報料獎50元-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