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大批候鳥從遠方飛來,在美麗寧靜的玉環漩門灣濕地公園停留、棲息,盡情“享用”和諧環境與肥美食物,其中包括全球僅存3000只的“鳥中大熊貓”黑鸛。
近年來,隨著濕地生態環境不斷向好,這里成了幾百種遷徙鳥類的天堂。“今年,濕地又多了50多種棲息鳥類。”因為工作的關系,漩門灣濕地公園管理人員老王成了“百鳥通”。他說,濕地和在此生活的生物,都是大自然贈與的珍貴禮物,需要好好呵護。
在保護生物多樣性這件事上,玉環市公安局也傾注了心血:充分發揮公安職能,攜手各職能部門創建生態聯勤工作站,深化生態保護握指成拳聯動機制,打好生態環境保護主動戰、整體戰。
共建生態聯勤工作站
玉環市漩門灣濕地公園是省內唯一的濱海型國家級濕地公園,園內常年棲息野生鳥類230多種2萬多只,是全國最大的野生黑嘴鷗棲息地和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越冬區之一。
為了更好地守護濕地生態資源,今年9月,在玉環市公安局和玉環市經濟開發區的主導下,聯合行政執法、環境保護、市場監督管理、自然資源和規劃等8個部門共建了漩門灣濕地生態聯勤工作站。
“該站淡化警務概念、模糊職能邊界、打破部門壁壘、重塑治理模式,為破解偷捕盜撈、破壞生態、風險防范等問題做全力支撐。”玉環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所長吳曉偉介紹,日常工作中發現的案事件由主管部門先期做好證據收集和處置工作,再由相關聯勤部門到場跟進開展聯合處置。同時,建立每月通報會商制度,分析研判濕地景區治安風險要素,協調解決重要事項。
“以前巡邏員遇到偷捕盜撈、釣魚等違法違規行為只能上報給派出所,不僅人手不足,而且效率不高、威懾力不夠。”玉環市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安全保衛科科長胡程翔說,政府十分重視對濕地生態的保護,自從8個聯勤單位一起進駐濕地后,案事件的處置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營造嚴查嚴打態勢
候鳥南遷,許多攝影愛好者帶著“長槍短炮”來到漩門灣濕地公園,捕捉各類野生禽類嬉戲的畫面。鏡頭下的“精靈們”身姿曼妙,卻有一些不法分子對它們動起歪心思。
今年3月,干江派出所民警經過縝密偵查,打掉了一個非法狩獵野生動物團伙,共抓獲犯罪嫌疑人5人,解救國家保護動物綠翅鴨和斑嘴鴨16只。
無獨有偶,同年3月,坎門派出所民警在晨練時,發現有人非法飼養畫眉鳥。隨后,民警循線追蹤,在一個嫌疑人的手機里查到一個涉嫌買賣畫眉鳥、斗鳥和抓鳥等違法犯罪行為的30余人微信群。經嚴密布控,玉環警方在玉環某山頭一舉抓獲20余名涉案人員,挽救了40余只畫眉鳥,并在林業局的指導下全部放生。
近年來,玉環市公安局聚焦非法獵捕、販運、經營加工、貿易野生動物行為,嚴把自然保護區“出口關”、市場“流通關”、物流寄遞“運輸關”、旅游景點和餐館飯店“消費關”,實現對破壞野生動物犯罪全鏈條打擊。
今年以來,共偵破破壞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案件9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50余人,移送審查起訴破壞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資源犯罪嫌疑人19名,救助放生國家保護野生動物56只。
“螢火蟲”先鋒隊三棲巡防
秋意漸濃,秋日暖陽下,不少市民三五成群,與候鳥們共享美好的生態環境。
為了守護和諧生態,今年年初,玉環市公安局拉起了一支以保護野生動物為職能,以各派出所和各部門為主干力量,以保護野生動物志愿者為協同力量的“螢火蟲”先鋒隊,定期開展“水上船巡+陸上步巡+空中無人機巡”三棲巡防。巡查中,共收繳河溝內違法設置捕鳥粘網57面、地籠20具、捕獸夾35個。
此外,該局在濕地及各山林出入口等重要點位安裝道路監控、高空鷹眼、隱藏紅外線等設備400余個,逐步擴大對玉環濕地、山林等地區全天候、全時段、全區域管控的范圍,不斷縮小安全盲區。各派出所還在各地的野生動物重點保護區設置了有公安機關舉報電話、責任派出所、責任民警等信息的警示牌13塊,及時受理群眾舉報和監督。
“打防結合、部門聯動、區域協同的生態警務新機制,實現了7個月非法捕獵野生動物案事件零發生。”玉環市公安局副局長林泰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