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我們多次催討近23萬元欠款未果,就想到市矛調中心試試。但是,來窗口申請矛盾調解時,我們又顧慮重重,怕調解員是對方的‘關系戶’,怕調解員能力不夠。沒想到,窗口當場給我隨機派了個得力的調解員,我們當天就簽訂了調解協議。現在,我們已收到第一筆欠款。”日前,談及市矛調中心上個月剛剛推出的“一窗受理、隨機分配、特例審批”機制,我市某包裝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某連連叫好。
這只是市矛調中心“清廉調解”專項行動中的一項舉措。
今年9月以來,市矛調中心堅持群眾路線,把為民、務實、清廉作為價值追求和立身指標,組織開展“清廉調解”專項行動,著力打造一支“信念過硬、紀律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的“四硬”調解鐵軍。
“當前,中心的工作確實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廉政風險,權力集中容易導致風險放大,雙重管理容易導致管理疏漏,對象特殊容易導致過錯放大,多元編制容易導致管理不便,‘清廉調解’是我們工作的生命線,開展‘清廉調解’專項行動,不是對調解工作成績的否定,而是以未雨綢繆的態度,對廉政風險的正視和面對,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市矛調中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吳鵬說。
為此,市矛調中心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清廉調解”行動深度結合,講述清廉故事、傳遞清廉信息,從黨史學習中汲取“清廉”力量,弘揚廉潔主旋律,傳承精神,堅定信仰信念;并將9月28日設為警示教育日,組織首批調解工作人員赴市委黨校接受場景教育,提高他們的拒腐防變能力,進一步筑牢反腐倡廉防線。
行動中,為從源頭上防止“人情案”“拉偏架”等情況的發生,該中心還借助彩鈴受眾范圍廣、傳播快的特點,聯合電信、移動等通信公司上線定制版彩鈴。如今,只要撥打中心調解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就能聽到一段20秒的溫馨提示。對于這個定制彩鈴,調解工作人員們紛紛點贊。“之前,偶爾也會接到親朋好友要求幫忙的電話,總是很為難。現在有了定制彩鈴,對方一聽往往就不太好意思再開口了。我有時也會讓手機鈴聲多響一會兒,讓‘它’為我代言。”負責之前某包裝有限公司催討欠款案件的調解工作人員郭小紅說。
堅持以行踐廉,方能提升為民溫度。專項行動中,該中心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服務的唯一標準,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同發力,線下設立舉報投訴箱,明示舉報電話,線上安排專人專崗值守,實時處理舉報投訴電話,及時反饋群眾訴求,打通群眾監督“快車道”。同時,組織電話回訪專員進行專項培訓,明確回訪事項、規范回訪方式、提醒報送細節;針對今年以來調解成功案件的雙方當事人,開展大范圍電話回訪,共回訪286個案件386位當事人,將回訪結果予以通報,并及時落實當事人的建議和意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多措并舉成效明顯。專項行動自開展以來,市矛調中心成功化解493件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上升了8個百分點,群眾滿意度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