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博物館少兒義務講解員服務隊活躍在我市博物館和各民營博物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周末,秋日的陽光,溫柔地鋪灑在紫陽古街,從四面八方而來的游客熙熙攘攘。位于古街南端的筷子博物館,不僅收藏有500余件囊括了春秋戰國到清代的筷子,展陳了300多個造型各異、圖案豐富的筷籠,還推出了融合“府城元素”設計制作的現代筷子。置身博物館,各類展品、圖片、資料,讓人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也體會到筷子文化對我國傳統禮儀文化的重要影響。
義務講解員們以研學形式,在筷子博物館里認真地觀看筷子的歷史資料,詳細了解筷子在不同時空中的演變,體驗非物質文化經典項目里蘊含的“古老東方文明”。在熟悉筷子博物館展覽的內容后,小小講解員們開始向游客開展義務講解服務。
邵家渡中學的王同學一上午為數位游客講解了筷子歷史,他告訴記者:“博物館少兒義務講解員服務隊活動既鍛煉了我們的膽量,提高了自信,增長了見識,又讓我們愛上了歷史與藝術,為中華民族悠久深厚的文化感到自豪,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記者了解到,少兒義務講解員是我市博物館志愿服務活動的一大亮點,項目開辦至今近兩年,共招收18期學員360余名未成年人擔任少兒義務講解員,在節假日期間為觀眾提供免費講解服務。
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孩子們通過志愿培訓,成為文化傳承的小使者,在為市民和游客的講解中,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大家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