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民生英雄譜
在社會民生項目中,頭門港萬人企業公寓、浙東職教城、臨海市浙東健康城項目、浙東白云山康養度假區等成為社會民生榜單中沖擂的實力項目,每一個項目都將為臨海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本期記者帶讀者去了解浙東職教城項目情況。
職業教育既關乎國計,也關系民生。一直以來,臨海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積極出臺政策推動職業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優化專業設置,提升專業與產業契合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用性,服務臨海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突破發展瓶頸
解決職教發展中短板問題
我市現有中職學校9所,其中公辦學校2所、民辦學校7所,建成國家級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各1所。
優質職業教育資源不足,民辦職校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每年中考一結束,優質職教報考難就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好的專業常常一位難求,不少學生舍近求遠,前往外地就讀。
同時,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需要大量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而我市現有的職業教育資源已遠遠無法滿足。
“目前,我市職業學校開設的專業與產業結構契合度不高,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的匱乏已經成為我市企業發展的瓶頸,嚴重影響我市產業轉型升級,阻礙我市的經濟發展。”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蔣友輝說。
就在此背景下,浙東職教城項目計劃應運而生。
為把握省部共建“活力溫臺”的新機遇,提升建強公辦和優質民辦職校,形成“以省名校為龍頭、公辦職校為主體、優質民辦職校為補充”的辦學格局,我市計劃新建浙東職教城,全力打造長三角一流的產業技術工人培養基地,為“古城崛起、突破跨越”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優質職業教育壯大
規劃辦學規模1.95萬人
浙東職教城計劃總投資23.5億元,規劃辦學規模1.95萬人,項目選址邵家渡區塊,凈用地980畝,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建成后每年可向社會提供超過6000個優質職教學位,為企業培訓2.7萬多名職工,為我市民營經濟發展蓄能添力。
根據規劃,該項目包括臨海市第三職業技術學校、吉利臨海教育中心等兩個校區。其中,臨海市第三職業技術學校校區包括市第三職校、“長學制”高職院校教學點和校企共建實訓基地3個建設項目,凈用地450畝,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總投資11億元;吉利臨海教育中心校區包括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臨海市豪情汽車工業學校和浙江省吉利技師學院3個建設項目,凈用地530畝,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12.5億元。
高起點、高水平
謀劃我市職業教育發展
戰鼓擂號角鳴,攻擂時試劍鋒。為推動這一優質項目落地生效,我市教育部門統籌謀劃、前期精心準備、積極參與市政協組織的專題調研組,實地走訪溫嶺市、玉環市及我市相關職業教育學校,并征求臺州市教育局相關意見,多次座談學習交流,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深入謀劃研究對策,并形成方案。
此外,還加強與市發改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邵家渡街道等相關部門及街道的溝通聯系,并召集設計、預算等單位多次到現場實地踏勘,詳細了解建設用地及周邊情況,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細致的論證,制定初步意向方案。
藍圖已經繪就,項目蓄勢待發。“浙東職教城的建成將進一步完善我市職業教育體系,提升職業教育水平,以適應不斷增長的職業教育需求;緩解原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高級職業中學辦學用房嚴重緊缺的問題;同時通過3至5年的努力,全面提升民辦中職學校辦學水平。”蔣友輝興奮地展望道,“這將為我市應用型人才儲備提供有力保障,有效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同時,還將帶動教育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區域整體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和科學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推動學校與所在區域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全面激活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為臨海在新一輪發展競爭中搶占制高點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