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市人大代表、團市委書記朱晴雯在調研我市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狀況時發現,農村青少年兒童缺乏優質的課外教育資源,如何讓農村青少年兒童有更多的活動空間、接受更好的興趣類培訓已經迫在眉睫。她打算草擬這方面的建議,助力他們健康成長。
朱晴雯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當選人大代表,覺得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想盡微薄之力,讓更多的人關注農村青少年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和困難家庭的孩子!
為了讓自己的建議不泛泛而談,朱晴雯來到了市青少年服務中心。在與中心負責人交談中,朱晴雯得知,目前市青少年服務中心開展的培訓科目有46種,每年在這里接受培訓的青少年兒童有一萬多人。
“目前,市青少年服務中心的業務主要有兩大塊。一個是興趣課程的培訓,我們每年都會組織開展樂高編程、戲曲(越劇)、美術、舞蹈等培訓科目;另一塊就是開展公益性活動,比如流動青少年宮、鄉村少年宮、公益夏(冬)令營等。”市青少年服務中心主任何成龍告訴記者。
看著中心完善的基礎設施、種類豐富的培訓課程,朱晴雯思考著,如果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送到農村,將會給那里的青少年兒童帶去更多的歡樂。于是,《大力支持鄉鎮青少年服務中心建設》這份建議在朱晴雯心里開始生根發芽。
“之前,我在農村工作過。那時候,我經常遇到父母在外做生意的小朋友,他們的課外時間大多在家里看電視、玩手機。在有條件的農村開展青少年服務中心建設,為他們提供普惠型的公益活動,讓他們也能享受跟城里孩子一樣的興趣培訓,我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義。”朱晴雯告訴記者。
對于這個建議,何成龍說,“朱晴雯代表的建議非常好,我們會全力支持!
人民代表人民選,人民代表為人民。朱晴雯表示,她將號召全社會,給予農村青少年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讓他們感受到,即使父母不能經常陪伴在自己身邊,也能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與關愛。她建議,政府加大對鄉村青少年服務中心的建設力度,加強資金和人員保障,把更多普惠性、公益性的課后服務送給農村的青少年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