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蔡建軍參加政協城建交通環保組討論。
討論現場氣氛熱烈。委員們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圍繞臨海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等方方面面,談感受、提建議,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蔡建軍仔細聆聽、認真記錄,不時與委員們互動交流。
蔡建軍指出,城建是城市的“骨架”和“面子”,交通、環保則是城市的“血脈”和“肌理”,由內而外支撐起發展的永續動力,讓城市有了內涵、氣質和魅力。過去五年,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我市城建、交通、環保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很多問題到了不得不破解的關鍵時刻。
蔡建軍強調,政協城建交通環保組的委員們是城建、交通、環保領域的專家,要充分發揮“人才庫”“智囊團”作用,凝聚合力,出好實招,切實肩負起助力臨海高質量發展的重任。要在“不存在”中彰顯存在的價值。在城市規劃中注重系統思維,深入挖掘山海文化、府城文化、抗倭文化等臨海特色文化,結合現代審美,找準保護和發展的平衡點,多看多學,多想多做,打造巾山詩韻、文化地標、城市客廳、民廚尋味等十大標志性工程,充分彰顯文化價值,把臨海歷史名城這個品牌真正樹起來、打出去。要在“不可能”中探索可能的途徑。勇于直面歷史遺留問題,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高度和迎難而上的決心,鐵腕推進“百日破百難”行動,加快推動科技城、職教城、健康城等一大批高質量、惠民生的大項目落地,大力推進“三改一拆”、垃圾分類等工作,全力破解“拆”的難題,加快推進“建”的工程,扎實做好“管”的文章,打好城市建設攻堅戰,化不可能為可能。要在“不好辦”中爭取辦好的結果。要有超越未見的遠見、久久為功的韌勁,拿出非常規的思路和非常規的力度,全面治理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這兩大最不好辦的“城市病”,從根本上提升美麗臨海的品牌、品質、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