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召開前夕,市政協委員、市新聞傳媒集團時評工作室領銜人楊紅峰非常忙碌。
近日上午8點,市新聞傳媒集團時評工作室里就響起了陣陣打字聲。電腦前,楊紅峰正聚精會神地撰寫著本次將要帶到大會上的委員提案。這樣的場景,在每年“兩會”前后都會出現。在新聞一線奔走的23年里,楊紅峰有16年的時間都有著一個特殊的身份——“記者委員”。
“記者可以接觸到很多不同的群體,傾聽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在政府和群眾之間起著橋梁、紐帶作用。這與政協委員的職責是不謀而合的。”說起自己為何能連續4屆擔任市政協委員,楊紅峰是這樣說的。自從1999年一腳跨入新聞領域至今,“記者楊紅峰”始終牢記著來時道路。這么多年來,臨海的大街小巷都曾留下過她忙碌的報道身影。從民生報道到時評文章,每一次的落筆都是她用心采訪和用情編輯的結果。尤其是2013年開始,由楊紅峰主筆的《紅楓每周時評》在《今日臨海》周末頭版開欄連載,此后她一直在采寫高質量評論文章的道路上摸索行進。市新聞傳媒集團時評工作室成立以后,她勇挑重擔,成為工作室領銜人并積極組建傳媒時評團隊,每年平均推出50篇評論文章。時下熱點、政策方針、城市變化……都成了她筆下熱議的話題。她的評論文章見解獨到、語言犀利,一時間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廣泛關注。而這些,也成為了“市政協委員楊紅峰”在為民履職的道路上昂首闊步的強大底氣。
《發展精品民宿,實現臨海大地上的詩意棲居》《續寫唐詩之路精彩華章,繪就文旅融合錦繡畫卷》《關于全面振興鄉村旅游業的提案》……幾乎每一年的“兩會”期間,楊紅峰都會帶來一篇帶露珠、冒熱氣的高質量提案。作為一名文化文史與學習委員會的市政協委員,不難發現,5她主筆的提案都緊緊圍繞著“文化”與“旅游”徐徐展開,其中有數篇更是被列為年度重點提案,為千年府城新崛起增添了一抹重要的亮色。她也因此連續5年被評為年度優秀委員。
“作為浙江縣級市中首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是一座被歷史長久眷顧的江南理想城。如何讓臨海之‘美’成就臨海之‘名’,值得我們所有人共同去思考、去努力。”楊紅峰告訴記者,為了多提有用之言,她曾到訪過臨海許多的山山水水,在尋找“臨海美”的過程中聽民聲、寫民意。在她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適我居”里就曾連載推出過“遇見美宿”“楓看臨海”等系列文章,在打響本土文化旅游知名度的同時也收集到了不少熱切的建議。
今年是“記者委員”楊紅峰履職的第16個年頭。不久前落幕的市十五屆一次黨代會提出要“建設歷史名城、制造強市、共富高地”“奮力躋身全省縣域綜合實力第一方陣”的奮斗目標。楊紅峰憑借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深厚的文字功底,第一時間策劃、編寫了系列評論報道。5篇時評文章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解析了臨海當前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的前進方向,為全市上下攻堅破難提振了信心。其中,對于報告中指出的“建設歷史名城,是千年傳承所在,是我們必須擦亮的城市名片”,她尤為關注。在她看來這是新一屆市委對城市發展“從哪里來、往哪里去”的響亮回答,也是群眾心之所向,更是身為一名政協委員的使命所在。
“作為一名‘老委員’,我又踏上‘新征程’。今后的5年時間里,我將繼續肩負起政協委員的光榮責任,用好自己手中的一支筆,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給臨海的百萬市民,把臨海發展的蓬勃現狀呈現給更多的人。”說起如何繼續履好職、發好言,楊紅峰16年來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