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我們把嘴巴張大,a……爸爸……媽媽。”近日,在市殘疾人聽力語言康復中心,一名6歲男孩正在康復老師的引導下,一次又一次嘗試讀準這些詞語。
這男孩是一名先天聽力障礙兒童,由于聽力受損從而影響到了語言的正常發育。去年開始,他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市殘疾人聽力語言康復中心進行訓練,短短幾個月,孩子就有了明顯的變化。
“訓練3個月后就能說出很多詞匯,現在能夠與人完成基本的交流了。”說起孩子的變化,媽媽很開心。她說,現在孩子開朗了很多,生活作息也更有規律。
這名6歲男孩的改變,得益于我市努力提高殘疾人服務水平、保障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開展的系列舉措。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市殘聯的傾情服務下,在社會各界的真誠幫助下,我市殘疾人工作碩果盈枝,殘疾人群體在創造和享受新生活的同時,也和全市人民一起憧憬和描繪著未來美好的藍圖。
用心用情,康復服務,為他們照亮“前行路”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孩子,眼睛有光、嗓音清亮、聽力正常,卻不愿與人對視、不愿說話交談、不理會愛的呼喚,他們的內心旁人無法探知,包括他們的父母。即使已經適齡,也無法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吃飯、上課、睡覺……他們就是不幸罹患自閉癥的孩子,也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
近段時間,記者走進了市康乃馨兒童康復中心,近距離接觸到了這些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孩子們。孩子的年齡都在6周歲以下,他們稚嫩可愛,乖巧地坐在小椅子上,有的手里抓著小玩具,看起來與普通孩子無異。
“目前這里正在接受康復的自閉癥患兒共有40多名,是全市自閉癥家庭中的一部分,他們的家長沒有放棄,送他們來這里做千百次的復健訓練,只為給孩子們封閉的情感世界扒開一條縫隙,讓光亮照進去。”市殘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自閉癥孩子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醫教結合,不光接受醫院的康復治療和訓練,還要和孩子的教育相結合,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社會上對自閉癥患者了解的并不多,所以如果遇到這樣的孩子,希望大家多多關注,也多包容一些。”該負責人說。
幫助自閉癥患者康復,只是市殘聯幫助殘疾人康復訓練工作中的冰山一角。據殘聯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市基本康復服務率100%,輔助器具適配率100%,家庭醫生簽約率98.82%。新辦理殘疾人證2200余本,提供精神殘疾人免費服藥和住院報銷服務3000余人次,提供輔具適配服務474人次,提供兒童搶救性康復300人次。完成165戶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成功創建1個省級無障礙社區。
牽線搭橋,精準對接,助他們敲開“就業門”
“我愿是那一朵向日葵,有陽光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不管多大的風雨,我都會把燦爛和溫暖傳遞,讓生命綻放愛的光芒!”這是潘明月在一次演講中的發言詞,也是她自強不息并且把這份精神傳遞給更多殘疾人朋友最真摯的表達。
潘明月出生于我市的一個殘疾人家庭,她也遺傳了母親的殘疾,走路非常不方便,可是她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一直以來都認真學習,樂觀生活。
2009年1月,潘明月因心動過速入院手術,同年6月,又因脊椎側彎再一次入院手術,從此脊背上多了一道40厘米長的傷疤。面對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捉弄,她咬牙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憑著這份信念,她從術后站都站不起來,到后來康復成功。
潘明月在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投過無數份簡歷,但都石沉大海。后來通過親戚的介紹,在一家小廣告公司上班,卻沒得到應有的待遇。
了解到她的情況后,市殘聯推薦她成為了白水洋鎮殘聯的專職委員,主要負責處理鎮里殘疾人朋友的一些事務。每當盲人朋友來咨詢找不到回去的路時,她會牽著送到公交車站點。碰到聽力殘疾人,她會不厭其煩地把政策寫在紙上,直到他們明白為止。有些殘疾人哭著尋死覓活的,她會用自己的經歷去開導、鼓勵他們。
2021年,潘明月通過不懈努力,以總成績第一考入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服務中心。
近年來,通過對殘疾人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引導,我市殘疾人就業狀況明顯改善。目前已實現就業7786人,其中集中就業541人,按比例分散就業1172人,自主創業726人,納入政府公益性崗位96人,異地安置120人,庇護中心(殘疾人之家)輔助就業410人。
電商助力,創業有道,為他們開啟“幸福門”
38歲的李卓君是一位隨時有生命危險的“漸凍癥”患者,長期臥床,全身只有幾根手指和面部可以活動,但多年的病痛并沒有消磨他的意志,開網店、做直播、學軟件、做義工……他堅強樂觀地活在當下。
2021年,李卓君參加了市殘聯舉辦的殘疾人抖音電商直播培訓,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從事抖音直播帶貨這項事業。李卓君回憶:“剛開始確實有些難堅持,直播間就幾個人觀看,后來有人開始問我賣的東西,我覺得開始有希望了。”
李卓君告訴記者,一開始每天的銷量很少,只能賺十幾塊幾十塊,慢慢積累了一段時間后,銷量開始增長,現在每天的銷售額偶爾能過百元。“現在好了,我可以靠直播帶貨賺錢補貼家用,讓媽媽也不用那么辛苦了,真的很感謝殘聯的關心和幫助。”李卓君說。
家住大田街道的殘疾人張禮勇也在近日收到了4000多元的傭金。張禮勇因身患強直性脊柱炎,干不了體力活,一直在家養病。通過殘聯舉辦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專項活動,他參加了“臨”掌柜電商培訓,并在“臨”掌柜平臺上創業。張禮勇告訴記者:“這個平臺對殘疾人來說是生活的一條路,對我幫助很大。”
截至目前,“臨”掌柜平臺共結對52家愛心企業,有1218名殘疾人在平臺開店,總銷售額達590萬元,增加就業崗位1500多個。
“接下來,市殘聯將圍繞‘推動殘疾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將各項政策措施逐一落地見效,努力帶領全市殘疾人朋友一起走好共同富裕康莊大道,高質量完成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民生的各項工作。”市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胡天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