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吳紅偉(右)在查看焊接品質。 楊 穎攝
他深耕機械行業14年,通過技術改造每年能為集團節省數萬元,甚至數百萬元;他把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執著精神融入工作,先后榮獲“時代新人”“杰出臨海工匠”“臺州工匠”等稱號。他就是浙江永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吳紅偉。
日前,在浙江永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記者見到了吳紅偉,他正和同事一起研究如何在座椅扶手生產過程中增加鉆孔工藝,降低工人勞動強度,解決焊接時氣體出不來的問題。
吳紅偉告訴記者:“現在,我們的鉆孔工藝還是流水線人工操作的。等到6月,我們計劃在自動生產線上增設鉆孔工藝,實現鉆孔、成形、彎管、焊接一個流水線完成。”
除了生產工藝自動化,吳紅偉還深度耕耘,試水產品生產自動化。休閑椅是永強集團的熱門單品,其中的椅座架是由4種管材成型后焊接而成,原工藝復雜,需8人手工操作。吳紅偉及其團隊針對這個產品,自主研發六軸機器人,并配以各單機自動化,讓機械臂代替人工操作,完成機器換人。這項技改后,椅座架的生產線僅需1人操作,實現58秒即可穩定產出,節約成本近百萬元。
“我們公司的休閑椅很暢銷的,每年有25萬件到30萬件的生產訂單。自動化機器人的投入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方便工人操作,而且產品的品質也有很大提升。”浙江永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柘溪南區副經理翟寬寬說。
這些技改的金點子不是從天而降,而是得益于吳紅偉扎實的基本功。吳紅偉自2006年開始便從事機械工作,從基層做起,充分了解掌握機械的零配件及功能結構,為產品工藝改進、設備改善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干技術沒有捷徑,要幫助企業達到行業領先就要創前人沒有之新。近年來,作為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的吳紅偉帶領伙伴們立足工作崗位,取得了兩個發明專利和12個實用新型專利,推動公司降本增效提質。
技改有實招,挖潛無止境。今年,工作室招聘了10名應屆畢業生。對于這批新人,吳紅偉寄予厚望:“我們將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推動工作,讓每一位新入職的技術人員在實踐中快速成長,成為公司未來的技改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