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停放電瓶車、私拉電線充電一直是小區消防安全的“痼疾”,尤其是夏季高溫天氣,電動車更容易發生電池鼓包、短路等現象,會加劇安全事故的發生。為此,大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開展小區電動車集中整治行動,重點查處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的電動車停放,占用、堵塞、封閉消防車通道,違規私拉電線和亂裝插座給電動車充電等違法行為。
行動開展前,執法人員聯合小區物業、村“兩委”人員,逐門逐戶進行宣傳,向群眾告知勿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停放電動車或私拉電線和插座給電動車充電,有此行為的立即自行整改。
整治行動中,執法人員采取先教育后處罰的方式,對經告知后不整改的發放《消防違法行為告知書》,并處以50元的行政處罰,截至目前已處罰85起。
“你們這樣一整治,小區過道停電動車的現象明顯減少了,以前,我經過在過道充電的電動車時都提心吊膽的。”執法人員在小區進行電動車違停排查時,一位路過的居民說道。
大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常務副隊長王曉波告訴記者,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共接報電動自行車及其電池故障引發的火災近1.8萬起,每一場火災都可謂觸目驚心。這一次他們集中整治的目的不是為了處罰,而是希望通過法律法規和具體案例相結合的宣傳方式,使群眾養成電動車規范停放、規范充電的習慣。
王曉波說,根據《浙江省消防條例》第六十條規定,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停放電動車,或者私拉電線和插座給電動車充電的,責令改正,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本次整治一律采取最低金額處罰,希望廣大群眾能意識到電動車亂停放、亂拉線充電的危害性。
“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每年發生的電動車火災中,80%是在充電時發生的。而致人傷亡的案例中,90%發生在門廳過道及樓梯間等場所,超過一半的電動車火災發生在夜間充電過程中。發生險情時,入戶通道既是居民逃生的生命通道,也是救援人員搶險救援的應急通道,一旦造成火災,后果不堪設想。”王曉波表示。
接下來,大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將繼續加強執法力度,對整個轄區進行全面排查,將電動車消防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