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大賽現場,各色菜品陸續出爐,評委、嘉賓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 金曉欣攝
8月27日至29日,“臨海·榮光”首屆中華民廚大賽有序推進。這場五味碰撞的“舌尖盛宴”又有著哪些精彩的瞬間呢?讓我們去回顧一下吧!
8月27日上午10時,大賽分會場之一的榮家小吃紫陽街店廚房內,一場關于“面點”的比拼正熱火朝天地進行中。來自五湖四海的民廚駐守在各自的區域內,有條不紊地制作著“家鄉味道”。
代表“西貝筱面”參賽的面點研發導師晁樹宏帶來的是內蒙古特色羊肉燒麥,嫻熟的手法引得大家紛紛側目。晁樹宏告訴記者,羊肉燒麥的每張皮都要捶上38錘,錘錘開花才能做到薄如蟬翼。為了保證口感,他選用的是內蒙古草原的羔羊做肉餡,不僅沒有膻味,口感還特別鮮嫩。他希望通過這次的比賽,能讓全國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內蒙古美食。
現場,除了遠道而來的參賽者,還有不少臺州本地的選手。今年44歲的胡美菊有著20多年的餐飲從業經驗,她經營的炒麻糍小店在天臺當地有著不小的名氣。能夠參加此次大賽,她顯得有些興奮。
“評委能評價我的東西是好吃的,我就心滿意足了。現場有這么多高手,我主要還是來學習的。”胡美菊說,自己是在身邊朋友的鼓勵下報名參賽的。比起拿獎,她更想聽到大家說:“臺州小吃,味道贊!”
這邊“面點”比拼精彩紛呈,那邊“炒菜”角逐火花四濺。在榮村分會場,民廚們各出奇招,挑動著食客味蕾,將賽事推向了高潮。熱鬧的翻炒聲中,一陣陣暗流涌動。來自湖南瀏陽的參賽選手徐先發始終保持著沉著穩定,在他的巧手之下,初賽的壓軸菜品“鹽菜當家肉”冒著熱氣被端上了評委們的餐桌。
“在我們瀏陽話里,‘當家菜’就是家里招待客人時壓箱底的一道菜。壓軸出場,我非常有信心。”徐先發說,這道“鹽菜當家肉”是他在湖南傳統菜品“梅菜扣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的一道“創意菜”,咸香軟糯,老少皆宜。新榮記作為國內中餐的標桿餐飲企業,有幸參加此次大賽與行業同仁切磋交流,對于他來說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體驗。
經過激烈的角逐,大賽緩緩落下帷幕。評委們仔細品嘗過各色菜品,在打分卡上給出了各自的答案。
“此次大賽菜品非常豐富,能夠吃出廚師的來歷。我覺得越是地方的,就越能夠走向全國。我們對自己的地方食材和烹飪方式要有自信。中華民廚大賽,就是要發揚民間的特色。”作為評委之一的微博美食博主“地主陸”不禁發出感慨。
這一番話,也得到了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喬杰的認同。他說,烹飪技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有著深厚的基礎和悠久的發展歷史。民廚大賽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充分挖掘民間美食,充實我國餐飲服務行業的美食品種體系,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在美食方面的需求,以此活躍市場,拉動內需,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據了解,本次大賽突出“民味民享民樂”,邀請了中國烹飪大師錢以斌、川菜大師蘭明路等17位專家現場指導,6位美食媒體人試味品評,23位食客評委根據“好吃就是硬道理”的評判原則進行打分。
最終,黎川芋糍、西夏烤全羊、遵義傳統八大碗、鹽菜扣肉、糟魚肉碎蒸六月黃被評為“五大民菜”,烹飪草原羊雜泡飯的孔龍、烹制茭瓜海螺蒸餃的孔光彩、烹煮泡椒活米魚的錢紅劍獲評“三大民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