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家溪年糕”“上江香瓜”“振華大米”……10月10日上午,江南街道的岙底羅鄉村會客廳里熱鬧非凡,“尋味江南好食光”主題沙龍正在這里舉行,來自該街道的10多個本土特色農產品在展臺上整齊排列著,各“共富工坊”負責人圍坐一起話共富。
“章家溪年糕這塊產業我們從1980年就開始了,現在村里還有12家工坊在生產年糕、大米面和麻糍……”活動現場,各工坊負責人向大家介紹著各自農副產品的產品特色、運營情況和發展愿景等,各市級部門相關負責人就如何更好地整合街道的農特產品資源、加強市場運作、打響品牌等方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開展頭腦風暴。
據了解,為有效解決本土農特產品品牌知曉度不高、流通渠道不暢、供需對接不精準等難題,今年以來,江南街道積極探索如何深化黨建引領,推動“共富工坊”標準化建設、體系化管理、市場化運營、可持續化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深度整合政府、企業、村集體、農戶、社會資源等多方力量,強化黨建引領,借力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實施工坊“蝶變三計”,即“紅色提能計”“賦能提質計”“服務提效計”,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全力推動工坊“造血”向全域“活血”轉變,全面帶動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集體增富。
目前,江南街道已掛牌運營“共富工坊”7家,涵蓋來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農旅融合式、品牌帶動式、產業賦能式5類,帶動1萬余名群眾家門口就業,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長超10%以上,農村剩余勞動力增收20%-50%,其中涵蓋低保戶、殘疾人等特殊群體300余人。
“后續,我們依托江南溪望谷項目建設的契機,將前期整合的農特產品與本地資源產業相融合,注冊江南溪望谷集體商標、打造江南區域公共品牌,給農特產品統一設計、統一營銷,融入香年溪的旅游發展,進而形成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和村集體經濟提升的共贏局面。”江南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此外,江南街道還聯合市級職能部門,組建了共富幫扶團,打造“共富工坊”綜合服務中心和“共富中轉站”,設立紅色管家,搭建“助農直播室”“技能學堂”“工坊沙龍”“低息共富貸”等載體,開展“政策撐坊、金融惠坊、法律援坊、技能助坊、直播進坊”等特色化服務,全速激發共富內在動力。10月10日上午,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市婦聯、江南街道辦事處共同為“共富中轉站”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