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設要求,以改革驅動創新,通過專項攻關、壯大主體、吸納資源等舉措,推動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以下簡稱R&D),投入高速增長,再攀新高峰。2020至2021年,全市R&D投入總量從22.66億元增至26億元,增長15.04%;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從3.07%提升至3.17%,連續兩年保持臺州第一。截至今年9月,我市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占規上企業比重從2021年年初的55.93%提升至90.41%,領跑全省。
助力傳統企業告別“研發難”
持續加大全市企業科技研發投入強度,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提升創新能力,做好年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每年年初,市科技局會舉辦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培訓會,對挑選出的全市近百家企業的200余位科技管理、財務人員開展培訓,同時,聯合10家審計機構、5家科技咨詢公司和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臨海科創園,組建規上企業“R&D清零”行動專班,對全市規上企業有關人員進行“全覆蓋”業務培訓,對研發費用零申報企業有關人員進行專項輔導,切實解決企業研發意愿弱、統計口徑理解難等問題,確保研發活動“應統盡統”。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研發費達37.5億元,同比增長35.6%,總量居臺州市第一;535家規上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同比增長107.36%。
另外,市科技局與財政、稅務等部門聯合,對全市規上企業實行無資金補助科研項目備案制,提前一年對企業科研項目的名稱、進度、預算等內容進行合規性、合理性的聯合審查,指導企業找準研發費用歸集支點,打通研發項目薄弱“堵點”。目前,已累計幫助121家傳統企業走出“研發難”困境。
“政府搭臺-企業掛榜-專家揭榜”是市科技局破解企業研發技術提升“難點”的創新模式,即由政府部門統一收集行業共性問題,按照問題性質和領域分類建檔,聯系高校院所專家提供解決方案,同時招引高層次人才,長期駐扎企業指導研發,推動企業技術從低端徘徊向高端突破。2021年,先鋒科技、東新密封獲省級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四兄繩業獲省級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引導企業享受創新最大紅利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近年來,市科技局以科技企業“雙倍增”為目標,建立科稅聯動機制,推行“線上答疑+線下培訓”一體化服務模式,全流程跟蹤高企研發、引才、建賬等重要過程,引導企業享受創新最大紅利,激發企業創新動力。2022年以來,上報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8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29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49家,均創歷史新高。
不斷強化高新產業體系的同時,市科技局著力擴大載體“硬件”,進一步完善研發機構體系。圍繞“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建立研究院全覆蓋、產值億元以上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全覆蓋”目標,市科技局重點排查研發機構應建未建企業,引導該類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并在臺州創新出臺《臨海市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認定管理辦法》,建立研發機構分級培育機制。目前,全市共有省級研發機構83家、臺州市研發機構247家,總量走在臺州前列。10億元以上企業研究院覆蓋率達70%,億元以上企業研發中心覆蓋率達85.9%。
此外,市科技局持續做大專利“配件”,優化成果轉化體系。以知識產權機構改革為契機,以“梯度培育、多維幫扶、平臺護航”為抓手,深入開展“專利進企促轉型”專題行動,并通過資金獎勵和引導,促進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專利技術項目實施和轉化。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5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7家,數量均居臺州首位。2022年,對73項發明專利產業化項目兌現補助共556.44萬元。
營建科研創新最美生態
科技創新是贏得未來的關鍵,加快臨海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樣板,必須依靠創新、依靠人才。市科技局在抓好重大戰略、人才飛地、產業發展、雙創服務等平臺的建設的同時,致力于“異地借智”“高校借腦”“數字借勢”,做強做優、建好用好科創平臺,推動科創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盡快見效成勢。
——“異地借智”,打通省域聯動發展通道。加強長三角地區協同創新,投資5.07億元在上海設立臨海國際科創中心,
打造集城市展示窗口、招才引智空間、研發孵化基地、產業協作平臺等功能于一體的科創飛地,主動承接中心城市人才項目資源的“溢出效應”,實現區域優勢互補。目前,已有5家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簽訂意向合同,3家本地企業研發中心入駐。
——“高校借腦”,打破校企創新資源壁壘。以規上企業校企合作全覆蓋為目標,我市與東南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28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推動400多家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科技合作。2019年,我市與復旦大學共建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臨海科創園,采用“上海研發基地+臨海運營基地+墨爾本孵化基地”的“三基地”模式,實現全球創新資源集聚。2021年,該科創園被認定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基金(海外)申報依托單位,現已舉辦大型對接活動16場,累計招引落地科技型人才企業35家,對接高端項目216個。
——“數字借勢”,打造成果轉化樞紐中心。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科技大市場體系。線上,完成開發臨海市創新創業云平臺,將企業技術需求和高校成果集中上云,實現一網對接,精準匹配;線下,投資700萬元建設實體科技大市場,集中展示數字化科技資源,通過每季度舉辦各類科技活動,加強項目對接和成果轉移、轉化。今年,舉辦科技推介活動12次、行業專場對接活動4次、創業項目路演活動2次。
下階段,市科技局將通過實施“提量、提效、提質”三提工程,進一步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提升創新引擎能級,為我市建設歷史名城、制造強市、共富高地,奮力躋身全省縣域綜合實力第一方陣貢獻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