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夷洲”是臺灣的古稱。
孫吳衛溫大軍遠規夷洲,在夷洲(臺灣)行使國家權力。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993年9月1日發表的《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說:“距今1700多年以前,三國時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異物志》等對此就有所著述,它是世界上記述臺灣最早的文字。”該書是孫吳臨海郡的地方志,也是臺州最早的方志,《隋書經籍志》錄于史部地理類。
今天的臺灣島是中國第一大島,位于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其西與福建省僅一水之隔。遠古時代,臺灣與大陸相連,后來因地殼運動,相連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峽,出現臺灣島。
歷史上對臺灣的稱呼幾經變化,《尚書禹貢》稱“島夷”,《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徐福上書中所稱海上三神山的“瀛洲”即臺灣,漢朝稱臺灣為“東鳀”“夷洲”,隋、唐、宋、元稱臺灣為“流求”或“琉球”,明初稱臺灣為“東番”,“臺灣”這一名稱出現在明朝后期,至今約400年左右。
臺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的。連橫說:“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至于今是賴。……洪維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者,其功偉矣。”(《臺灣通史自序》)
中國封建王朝經營臺灣,在臺灣行使國家權力,有文獻記載最早是在公元230年,《臨海水土志》外,《三國志吳書》中的《吳主傳》《陸遜傳》《賀全呂周鐘離傳》和《資治通鑒》第71至72卷都有記載。孫吳大帝黃龍二年(230)正月,孫權因保境拓疆之需,“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澶洲。”雖然廷議時,重臣陸遜、全琮皆諫,但雄才大略的孫權還是決定“遠規夷洲,以定大事”,即鞏固和發展吳國的統治地區。衛溫大軍臺灣之行歷時一年,最后因水土不服,疾病流行,“士卒疾疫死者什八九”“但得夷洲數千人還”“衛溫、諸葛直皆以違詔無功,下獄誅”。衛溫大軍遠規夷洲,從孫權“欲俘其民以益眾”“開疆拓土以壯大經濟、軍事實力”的目的來看,是一次得不償失的軍事行動,對衛溫、諸葛直來說則是悲劇。但從政治層面來分析,其歷史意義是十分深遠的,這是我國歷史上大陸與臺灣之間第一次有記錄的大規模交往,也是我國第一次以政府名義出航臺灣,在邊遠地區開疆拓土,并在臺灣行使國家權力。
臺灣學者李天鳴在《中國疆域的變遷》一書中明確指出“夷洲就是臺灣,這是中國經營臺灣的開始。”臺灣省文史委員會編的《臺灣史》亦強調:“以會稽之方位而言,其近海大島,所謂夷洲,似除臺灣莫屬。”上世紀初,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考古學者在臺北新店溪古亭莊河畔(現為古亭河濱公園)進行考古作業時,挖掘到4塊古磚,由松延英雄先生于1924年7月2日寄贈臺北博物館。連橫作于1933年前后的《雅言》云:“三十年前臺北新店溪畔,有人掘地,得古磚數塊;現藏臺北博物館,磚色黝而堅,重三斤許,長尺有三寸,寬五寸,厚二寸,底有紋,與《吳中金石錄》所載赤烏磚相似;豈吳人之所遺歟?”“吳人之來也,當由淡水溯江而上至于新店(溪)流域,筑壘駐兵,以鎮蠻族;故有此磚。”從考古角度佐證了此次軍事行動。林惠祥先生在《中國古書所載臺灣及其番族之沿革略考》一書中明確指出“夷洲之方向、地勢、氣候、風俗與臺灣極相似,舍臺灣外無所指。且近時日本人曾在臺北發現指掌印之古磚,推其時代即屬三國,故夷洲之為臺灣絕無疑義”。張崇根先生在《三國孫吳經營臺灣考》一文中亦明確指出:“從臺灣高山族社會發展的情況看,不要說當時(指三國時期),即便到了明清時期,他們的房屋建筑主要仍是用竹、土、草、木,無需磚一類的材料。顯然在臺灣與大陸的交換中是用不上磚這類商品的。”聯系吳國在新控地盤一貫增設郡縣,筑城據守的做法,“我們可以推斷孫吳軍隊帶了磚到夷洲去,其目的是為了在那里筑城置守”。這4塊現藏臺灣“國立博物館”古磚,是衛溫遠航臺灣的重要實物佐證。
關于衛溫大軍始發地,毫無異議是吳都建業(今南京),關于出海口,學者們普遍認定是章安(今浙江省臺州市)。早在漢代,會稽郡東部都尉即遷入章安,三國初期,東部都尉則一直在章安,至公元257年,以會稽郡東部(都尉)置臨海郡。而臨海郡以南,今福建的大片土地尚未建郡,遲至孫吳景帝永安三年(260)才于西部山區設置建安郡,而沿海的今泉州、廈門、漳州一帶尚未開發,亦還處于荒蠻之地,故章安時為孫吳最南端的地域政治中心和軍事重鎮,也是向南拓展的橋頭堡。三國時期交通條件還極為落后,大山往往是天然的屏障,大河是天塹,沿海地區水路交通成為主要形式。吳國的造船技術在三國處領先地位,《南洲異物志》載,“大者長二十余丈,高去水面三二丈,望去如閣道,載六七百人,貨萬斛。”而《水經注》載,大船能載3000人。章安的靈江兩岸有多個造船基地,擁有章安湖這個理想的水軍屯駐地,而原章安地,時屬永寧縣,但仍歸東部都尉管轄的橫嶼船屯(今溫州平陽縣)是吳國最大的船場。章安港是我國東南沿海最先崛起的古港,是北起遼東,南至瓊崖(海南島)的海上航運樞紐。客觀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航運條件和軍事設置決定了衛溫、諸葛直從建業出發,到章安會集水軍出海遠航夷洲(臺灣)。因而在其他州郡方志中鮮見夷洲的介紹,而《臨海水土異物志》及以后的《臨海記》《初學記》直至南宋的《嘉定赤城志》皆以臨海統稱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