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創成國家5A級景區,第28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落戶臨海,成功舉辦中華民廚大賽、朱自清文學獎、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等活動,臨海向全球發出邀約;臨海“年輕態”群眾文化活動成功入選“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名單,成為臺州市唯一一個入選該名單的項目;由臨海推出的“浙里有戲”應用在“浙里辦”APP上線,該應用打造了國內首個全鏈閉環的基層文化服務治理生態……一個個活動、一項項榮譽印證了我市文化事業一路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2022年,市委提出“建設歷史名城”,打造宋韻文化、抗倭文化、戶外運動文化三大高地的目標,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歷史名城文化臨海工程的實施意見》。我市不斷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全面構建文化潤富高地,努力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旅產業提質增效,描繪出一幅凸顯文化先行的共富畫卷。
奮力6余載 終圓5A夢
2016年10月25日,在全國24家被評估單位中,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以總分第一的成績,通過了景區資源和景觀質量評審。6年來,我市始終緊扣“5A創建一號工程”,堅持高標準保護、高水平開發,努力將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打造成“國內一流的主客共享樣板景區”和“浙江省景城共建、共美共富示范景區”。
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堅持“一盤棋”思想,成立由書記和市長任組長的創5A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協調推進、及時研究解決創建工作;高規格組建創5A工作專班,由市四套班子成員坐陣指揮,抽調全市30名精干力量,駐點工作、集中辦公、掛圖作戰;專門制定《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落實省廳創5A工作調研反饋意見整改方案》,逐一抓好整改落實;積極推進文旅“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和“四十百千”創建工程,著力抓好總投資額15.7億元的17個文旅項目工程,確保臺州府城墻修繕(二期)、臺州府城全國研學游營地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用;提升景區游覽、衛生、安全、環境等各種配套服務設施,全面提高服務質量,確保游客放心消費。
近年來,我市在活化歷史建筑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按照5A景區標準改造恩澤醫局,完成醫局與臺州府城墻游線連接。保護活化同受和茶食店、人民銀行舊址、臺州酒坊、狀元第等歷史建筑,優化業態布局,增強游客體驗度。講好歷史故事,挖掘和植入臺州府城歷史文化元素,選擇景區內20個特色店鋪店主,賦予小城故事員身份。挖掘文天祥、徐霞客、王士性、戚繼光、駱賓王、朱自清等一批歷史名人事跡,打造“紅色府城”旅游線路,串點聯接十傘巷、王觀瀾紀念館(書院)、郭鳳韶故居、戚公祠等紅色旅游景點,展現府城歷史底蘊。
與此同時,我市還全面實施“千年古城復興”計劃,以“浙東唐詩之路”和“宋韻臨海”為兩大主線,深入解碼文化基因,打造最具辨識度的府城文化IP;陸續建成開放15個民辦博物館、12個非遺主題展示館,讓歷史和文化“可看、可聽、可摸、可感知”。
依托紫陽街歷史文化街區和紫陽劇場,植入脫口秀、現代藝術展覽、話劇演出等新興文化活動,打造古城文化節、臺州府城公共藝術節等一系列品牌節慶,為傳統景區賦能“蓄電”。2021年年底,央視選擇在臺州府城舉辦“啟航2022”跨年晚會——這是央視跨年晚會首次走出北京,引發全球18億人次關注。
近年,我市累計建成621家文化禮堂、105個品質文化生活圈,同時創新打造品質文化生活圈“志愿服務集市日”,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去年,我市文化圈舉辦“集市日”活動近400場,其中文藝演出114場,參與志愿者1.2萬余人次,服務群眾3萬余人次;臺州府城宋韻詩路文化體驗館正式開館;市文化中心項目正式啟動。
打造三大文化高地 全面推進“歷史名城”建設
賡續千年府城的歷史榮光,成了百萬臨海人的時代使命和美好愿景。2022年7月4日,我市首次以市委名義召開文化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文化先行戰略,著力打造宋韻文化高地、抗倭文化高地和戶外運動文化高地,將我市打造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標桿、文化潤富先行市、文明實踐示范窗口、文化融合創新城市。
2022年金秋時節,一場徒步越野的頂級賽事讓臨海這座城市變成了狂歡之城。當年11月5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齊聚我市,開啟萬眾矚目的2022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
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自2015年創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該賽事成功獲評國家級體育產業示范項目、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浙江省十佳商業體育賽事、全省最具發展潛力賽事,已成為國內專業級別越野賽中參賽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越野賽之一,也是我市體育活動中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金名片。
近年來,我市努力打造城市文旅夜間消費新平臺,探索文旅帶動共富新路徑,將地域文化符號、特色民俗注入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等服務業,塑造具有長期影響的區域文旅品牌,進一步為人民群眾營造高品質的休憩旅居美好生活。2022年12月16日—18日,“府城宋韻好事來臨”臺州府城宋韻市集熱鬧開市。這是我市響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提出的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全力打造“百縣千集”中的亮點站的一大舉動。這場特別的市集,是浙江省首個位于城墻上的宋韻市集,帶人們穿越回千年前,感受宋代臨海的市井繁榮。
活動重點展示點茶、瓦舍、蹴鞠等宋代人的生活場景和運動項目,結合“王者榮耀”“數字藏品”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游戲或形式,讓游客親臨宋代人的生活,同時將我市的非遺文化、地方美食融入,讓宋韻文化可觀、可感、可體驗、可消費。
賡續歷史文脈 展現名城風采
在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近年來恢復了10余家百年老店、60余家傳統店鋪,不定期上演的“黃沙獅子”、“臨海詞調”、“戚家軍”巡城等演出,讓“歷史遺存”實現活態的傳承。一個個新興業態落地生花,一項項傳統文化和技藝被深度挖掘,臨海這座千年古城正顯示出活色生香的一面。
聚焦“打造高能級城市”,我市正謀劃、實施府城記憶、道宗溯源、巾山詩韻、古建匠心、民廚尋味、文化中心、城市綠心、括蒼云徑、桃渚印象、臨港興城等歷史名城十大標志性工程。
在臺州府城片區,府城記憶工程將復建臺州府衙,復原三臺書院,提升鄭廣文祠,充實戚繼光祠,推進臺州府城墻“申遺”,以“靜態展示府城建筑、動態講述府城文化、藝術演繹府城故事”的理念,呈現臺州府城歷史文化帶。在建設歷史名城的過程中,文物保護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2021年年底,央視將跨年晚會錄制主場地設在臺州府城墻。根據文物法及相關審批規定,市文物部門編制了《2022年央視跨年晚會錄制現場基礎支架搭設方案》報國家文物局審批,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基礎上,保障了晚會的順利錄制,成為文物有效保護利用的經典案例,有效實現了文物的活化利用在做好文物保護的基礎上,近年,我市還積極推進臺州府城墻申遺,串點聯接恩澤醫局舊址、臺州府文廟等文保單位,建設紫陽街南段歷史文化展示區,建成開放15個民辦博物館,實現歷史街區、歷史文化、歷史文物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成立臨海市抗倭文化研究會,深入調研和挖掘抗倭歷史和戚繼光文化價值。2022年,我市成立博物館聯盟,7家鄉村博物館入選省第二批鄉村博物館名單。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文物保護單位、文保點13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臨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5處、文保點19處,各博物館館藏文物合計達5萬余件;擁有“黃沙獅子”“臨海詞調”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22項省級、52項臺州市級、190項臨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讓“歷史名城”更具文化底色。如今,在競相發展的文化大舞臺上,我市有關方面整合歷史文化資源,植入歷史文化元素,加快謀劃建設“百大百億”文化項目,傾力把我市打造成為具有鮮明辨識度的現代化魅力之城。臨海,正踏著堅實有力的步伐,向著“文化潤富”高地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