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臨海農商銀行工作人員走訪位于沿江鎮的臺州市大格格蘭包裝機械有限公司,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金融需求。 郭洋帆攝
存款余額548.12億元,貸款余額454.15億元,存貸款規模達1002.27億元。2022年12月30日,臨海農商銀行在改制十周年的歷史性時刻,實現了存貸款規模歷史性的突破,成為我市首家規模跨入千億序列的金融機構。
近年來,臨海農商銀行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支農支小”宗旨,貫徹“普惠金融,責任銀行”的經營理念,以服務臨海社會經濟發展為己任,積極推進服務重心下沉和金融模式創新,在服務鄉村振興及助力“共同富裕”中發揮了地方金融主力軍的作用。
擔當社會發展大事要事
全力疏通市場經濟血脈
臨海農商銀行始終以“做政府想做的事、做老百姓需要的事”為工作宗旨,70家網點、255家豐收驛站全域輻射金融服務,覆蓋臨海百萬市民,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共為13245家企業服務,每5家企業中,就有2家攜手同行;承擔了全市3/5的農戶貸款,10.39萬戶農戶貸款280.04億元;承擔了3/4的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貸款,貸款104戶;承擔了絕大多數低收入農戶貸款,301戶農戶貸款1734.63萬元。2022年度納稅2.62億元,近五年納稅達11.54億元。
臨海農商銀行始終高站位聚焦“穩經濟大盤”,出臺“戰疫助企十條服務舉措”,持續開展“戰疫紓困,降本讓利”專項活動,并積極推廣無還本續貸、貸款延展期等政策,主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2022年,面向農戶企業累計讓利9800萬元,同時,數字賦能小微金融服務轉型,深度融合臺州小微金改成果,將臺州信保基金和臺州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資源應用于企業貸款流程再造,創新企業融資擔保全線上流程辦理的“小微信保易貸”產品,實現企業貸款“一次不用跑”,累計發放小微信保易貸2.30億元(175戶);積極關注跨境融資結算問題,搭建跨境金融服務平臺,面向外貿出口企業推廣“區塊鏈”秒貸產品,為企業外貿周轉提供充足資金保障。 (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
爭當鄉村振興普惠先鋒
主動融入縣域共富場景
長期以來,臨海農商銀行積極參與全市各地“共富工坊”建設,深度對接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村集體、企業,為杜橋眼鏡產業、河頭鎮大石葡萄種植產業、江南街道助殘助困企業等多個共富工坊參與主體、致富帶頭人等綜合授信10.73億元。同時,推廣線上純信用個人貸款“共富市民貸”,讓全市老百姓方便快捷地享受數字化金融的“紅利”,共發放“共富市民貸”4852戶7.41億元。堅持開展“助企強村惠民”“百萬市場主體”等金融大走訪活動,激發農村剩余勞動力價值,織密鄉村振興服務網格,拓展普惠金融覆蓋面,2022年共走訪個人及企業7.93萬戶,精準對接發放貸款56.08億元。
關注社會效應民生福祉
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近年來,臨海農商銀行推動建立政銀、銀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新格局,與全市19個鎮(街道)、628個行政村、45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黨建聯建關系,通過組織聯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和社會民生服務。同時,臨海農商銀行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熱心參與慈善公益事業,依托本行注資成立的“1000萬元共富基金”“2000萬元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3000萬元慈善基金”的“123農商公益平臺”,面向全社會持續開展助老、助飛、助殘、助困等公益行動,2022年以來,攜手市殘疾人聯合會向44名困難殘疾人開展春節慰問活動,聯合市慈善總會通過“樹人工程”資助困難學生296名,捐贈助學金43萬元;全面推動清廉文化建設內容具體化、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打造“廉心池”規范化清廉宣傳陣地,與涌泉鎮探索共建“廉情驛站”,設立二維碼舉報投訴功能,建立無障礙廉情投訴通道,創新應用全國首個“清廉民營企業建設評價標準”,為清廉企業及其中高級管理人員量身打造“清廉貸”專屬金融服務方案,給予清廉企業優惠利率,實現民營企業清廉形象的經濟價值轉化,助力營造清廉經濟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