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市一醫院工作人員正在幫患者擺體位,做CT檢查準備。 黃倍倍攝
在市第一人民醫院厚重的防輻射門內,有著這樣一群幕后英雄,他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默默無聞地為一線提供準確診斷、治療依據……
CT檢查需求井噴
走進位于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市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隨處可見一片忙碌。操作間里,2號CT操作技術人員程亞南正準備為一位ICU的重癥患者做CT檢查。門外等待多時的患者情緒激動地說:“不能插隊,我都等好久了還沒輪到!彪S行的護士趕緊解釋:“他是ICU的患者,情況突然不太好,請您體諒一下,必須CT檢查,在有明確診斷后我們才能救他。”這樣的場面每小時都會發生。
隨著感染高峰的到來,醫院的急診科、發熱門診、ICU、呼吸內科無疑是沖鋒在第一線的隊伍。
關門、啟動、掃描、開門、幫忙搬運病人,不等呼叫下一個病人,急診科又急匆匆地推著新的病人進來了。92歲的孫阿婆頭暈、胸悶、呼吸困難,要做頭顱CT和胸部CT。檢查還沒結束,ICU醫生陳榮校已經站在程亞南身后了:“下一個先幫我的病人做吧,這個病人已經搶救了15天,好不容易看到點希望,今天突然指標不好,不能功虧一簣!
作為一名影像人員,程亞南早已習以為常。每一次病人進來,他熟練地接氧氣、抬病人、擺體位、操作儀器……一整套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完成了病人的檢查。每次打開門,都會擠進幾個等得焦急的患者,不停咨詢什么時候輪到自己。面對這個情況,他總能耐心地給他們解釋。
為了縮短患者等待時間,程亞南連坐下的時間都沒有,椅子也被他塞到了桌下!凹痹\和重癥的患者太多了,每一分鐘都很寶貴!彼f。
1號CT的技術人員李超吉和陳艷平也有同感,“我們早上已經檢查了近400個病人,但現在,后面還排著100多個人!闭k?沒有退路,來的都要檢查;颊叨嗔耍瑱C器的報修頻率也高了,要做到門診病人日清,就必須加班加點,科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火眼金睛”的堅守
放射影像的檢查報告是臨床醫生診斷的參考依據,CT、磁共振等每項檢查都有幾十到幾百幅圖像,而出具報告的平均時間卻不到20分鐘,診斷醫師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仔細閱讀圖像。每天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量幾乎讓所有診斷醫師體力透支。整個團隊沒有退卻,他們一直在堅守。
下午6點了,許小敏和李瑩醫師還坐在電腦前,敏銳地捕捉醫學影像熒屏上的細微變化,將黑白灰的影像轉換成文字,為臨床醫生治病救人提供精準信息。
“急診要求半小時出報告,門診患者也急著要報告。除了本院,我們還肩負著全市大部分鎮(街道)衛生院的醫學影像診斷工作!崩瞵撘恢皇治嬷乜,一只手不停點擊著鼠標,一抬頭,滿眼血絲,聲音沙啞,神情疲憊地說,“我核酸轉陰已經半個多月了,但心肌酶譜依舊很高,心內科醫生讓我多休息,眼科醫生也開了藥,說用眼過度需要多休息,但是那么多病人,我怎么能安心休息?”
雖然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但本著為每一位患者負責的信念,他們對每一份信任都報以深重承諾。從早上8點上班到下午完成當天工作,他們至少要在電腦前坐10個小時。
“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等站起來時才發現腿都麻了!
因為患者眾多,預約登記工作也變得極其重要。在登記室的蔣慧嬌有條不紊地為排隊患者登記預約,耐心地解答各種疑問。周圍人多聲雜,但她始終言語溫柔,無處不透出愛心和滿滿正能量。
一切為了人民
據市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主任陳輝介紹,自2022年12月26日起,來醫院做CT檢查的人數與日俱增,最多的時候一天檢查了943人次,僅病毒性感染的就占了23%。
到了下班時間,候診大廳依舊坐滿了等待檢查的患者。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醫學影像診斷中心33名工作人員全部“中招”。
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共體黨委書記羅子華向堅守崗位的全體醫護工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謝:“急診科、重癥監護室只是醫護人員在抗疫一線的縮影,現在全院上下全天候在加班工作。在這非常時期,我們必須把人民的生命放在首位。有醫護人員病倒,那就必須有人主動頂上。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我們不能離崗。我們要迎難而上,要傾全院之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