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來臨,好事成雙。近日,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開閉幕式暖場節目征集分片遴選暨杭州亞運會倒計時200天+系列活動(溫州臺州專場)順利舉行。臨海白水洋上游村黃沙獅子非遺表演和白水洋小學舞蹈隊的《十八煥蝶》雙雙獲得評委好評,并全票通過,成功入選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開閉幕式暖場節目資源庫。
黃沙獅子又稱“上桌獅子”,是臨海傳統民俗舞蹈,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域特色。相傳始于北宋年間,素以高難度的演技名揚四方。它把民間精湛武藝與傳統舞獅表演巧妙地結合起來,不但能在地上翻滾嬉戲,還能在堆疊的四至七重八仙桌上的高臺表演各種風趣的動作。
“一場舞獅表演時長一般40分鐘左右,為了參加本次現場節目遴選,我們重新編排,將表演時長壓縮至5分鐘,更集中體現一些高難度動作!秉S沙獅子傳承人王建告訴記者,參賽前舞獅團隊辛勤排練,對獅子的形態和動作進行精心打磨,進一步提升了舞獅表演的藝術觀賞性和舞臺效果。
此次成功入選,舞獅團隊的隊員們都感到無比振奮和自豪。今年21歲的隊員章凱迪說,他從14歲開始練習舞獅,這么多年的堅持就是希望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黃沙獅子,現在自己的夢想終于開花結果。
與黃沙獅子同時吸引評委眼球的,還有白水洋小學舞蹈隊的《十八煥蝶》作品。
自2016年王俏璐在白水洋小學任教以來,她創作編排了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小學生優秀舞蹈作品,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多年來,她帶領這些孩子們一步步走向更大的舞臺,不斷托起鄉村孩子的舞蹈夢。如今這支《十八煥蝶》舞蹈,孩子們猶如蝴蝶般帶著夢想翩翩起舞,舞進杭州亞運會。
王俏璐告訴記者,《十八煥蝶》是她的母校浙江音樂學院的原創舞蹈作品。在舞蹈中,蝶翅道具大膽改為雙扇,使之更為輕快靈動,增添了舞臺表演的藝術性。通過扇子的舞動與腳步的密切配合,身體隨步伐自然扭動“輕而不浮”,將蝴蝶扇動翅膀的活潑動態自然流暢地展示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