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東北大學全體師生回信時強調,要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堅持立德樹人,繼續改革創新,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做強優勢學科,不斷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錦書云中來,尺牘傳深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給廣大青年寫回信。“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畢業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一封封信箋為廣大青年送去溫暖關懷,指引人生航向。作為基層的青年黨員干部,要發揚“自找苦吃”的精氣神,扛起時代的責任,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要有“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的膽識,搶抓“出圈”先機。從因《狂飆》而熱度“狂飆”的廣東江門,到憑“燒烤三件套”火爆出圈的山東淄博,從因一首《早安隆回》而全網爆紅的湖南隆回,到因“向天空告白”而“火出圈”的山東濰坊,都在印證一句話:再小的地方都有“精彩出圈”的機會。各地發展日益內卷,鄉村要“出圈”,關鍵青年黨員干部要“出圈”,要充分發揮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創造力旺盛的優勢,創新工作方法,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旅產品,打造本地“特色名片”,積極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經濟發展破局突圍,為地方發展謀利,讓工作“出彩”,讓鄉村“出圈”。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毅力,攻克“難啃”骨頭。廣大青年黨員正值青春年華,又生逢盛世,應當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發展聯系起來,抓住發展的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最大限度地施展才華、努力奮斗。努力克服工作上的畏難情緒,勇于挑最重的擔子,敢于啃最硬的骨頭,主動到情況最復雜、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聚焦信訪化解、政策處理、平安治理等難點堵點,充分發揚釘釘子精神,迎著難點上、踩著雷點干。以“再向黑夜要時間”的勁頭,全面彰顯實干擔當、攻堅克難的鮮明特質,以作風之“實”破除發展之“困”,以“青春之我”引領推動鄉村制勝新賽道。
要有“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決心,敢沾“泥土”氣息。“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追尋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路,從古都歷史文化保護到胡同居民的安居夢想,從紹興諸暨的楓橋經驗到安吉余村的綠水青山路,每一步都貼近基層,緊靠群眾。對于廣大初入基層的青年黨員來說,基層工作、矛盾糾紛錯綜復雜,永遠沒有“標準答案”,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走“土路”、多說“土話”、多干“土事”,以“沉浸式”調查研究的方式,傾聽群眾的心聲、體會酸甜苦辣、摸透急難愁盼。同時立足本職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對癥施策、力求實效,真正把問題解決在實處,才能切實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