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土:年吞吐量達1000萬噸的頭門港碼頭,云集上百家知名企業,私家車和工程車熙熙攘攘……近年來,頭門港交警針對地方經濟發展中的痛點,借力科技賦能和勤務優化,扎實推進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行動,全力優化提升轄區營商環境。
僅南陽醫化園區,就有63家規模以上企業、3萬多名員工、113輛班車,管理難度巨大。頭門港交警負責人汪洪波說,為了克服警力緊缺與服務體量增加的矛盾,交警根據園區員工上下班特點,將警力前置,采用“潮汐式”勤務模式,實現警力跟著交通流調整,民警輔警每天天不亮就趕到路口執勤,做好交通疏導工作,讓企業準時開工。
頭門港是臺州市煤炭、砂石、鋼材等大宗物資的集中吞吐港,每天有800多輛工程車活躍港口周邊,再加上為醫化園區提供服務的危化品車、員工班車,多種重點車輛混合交通,給交通事故防控帶來巨大壓力。頭門港交警在對事故案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優化治理措施,通過數字勤務室視頻訓練結合外勤隊員路面巡邏的方式,大力摸排道路隱患進行上報整改,一時無法整改的,由單位負責人對接相關部門推進隱患治理,去年僅351、228兩條國道就推動公路部門整改了86處隱患。
汪洪波介紹,民警在交通事故和違法行為查處中,注意通過工作制服等信息辨識當事人所在單位,將交通參與情況反饋給企業,督促企業嚴格落實交通安全管理主體責任。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頭門港交警傾聽群眾對交通管理的意見,定期與商會等組織舉行座談會,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使更多的企業和群眾從道路交通安全的局外人,成為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的參與者。在上盤鎮政府和群眾的支持下,頭門港交警推進“點亮上盤鎮”工程,在四上線、小杜線安裝68盞太陽能燈、3盞中桿燈,完成道路全線亮化,還在進港路四上線路口、228國道聯合村口等事故多發點位安裝隔離護欄和警示柱,完成民主村、下燈村路口隔離欄,全力保障群眾出行安全。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將交通治理變成“智理”。今年6月起,頭門港跨海大橋對外開放,受自然環境影響,11公里長的橋面容易被濃霧侵襲,因海釣、觀景等違法行為不易被發現,容易引發追尾碰撞交通事故。交警引入無人機和先進監控設備,一個人就能在監控室實時掌控路面情況,及時對途經大橋的車輛進行管控,而對于橋面違法停車,這套設備可對車牌號進行讀取后播報,提醒駕駛人盡快駛離,具有較強的震懾力。
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醫療化工是頭門港的重要產業,但是,不少企業的危化品運輸車需要到位于市區的交警大隊辦理運輸證,來回就要半天時間,企業希望危化品運輸車能夠到家門口就近檢驗車輛安全狀況。頭門港交警積極回應,在交警大隊的積極支持下,已初步完成由頭門港交警在當地依法對車輛狀況進行查驗的先期對接工作,此舉將大大降低相關企業的運行成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圖片由頭門港交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