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以來,家庭教育備受關注,特別是受疫情的影響,孩子在家里學習的時間更長,家庭教育也隨之成為家長們的必修課。
一些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就是管孩子,孩子不優秀是因為管得不夠嚴、不夠細;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就是看學習成績,誰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好。這些都是錯誤的家庭教育理念,在他們看來,家庭教育只和孩子有關、和自己無關,而家庭教育恰恰就是父母教孩子,孩子不好,父母是第一責任人。
家長要明白,孩子是經由家長來到這個世界上去完成他們自己的使命,而不是家長的使命。孩子是第一次當孩子,家長也是第一次當家長,兩者是平等關系。那些對孩子特別嚴厲的家長,恨不得天天盯著孩子,一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馬上制止,而反觀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卻遠遠不及。例如,很多家長都會問孩子:“你怎么又不好好吃飯?怎么老挑食?”這時候,家長是出于孩子不吃飯以及對菜挑三揀四而發出的責問,本意是告訴孩子,要好好吃飯,不能挑食。同樣的疑問,換一種方式問孩子:“為什么不吃飯呢?是不是飯太硬了,是還不餓嗎?這個菜味道怎么樣?不喜歡的話,下次我換個做法?”一件事情兩種問法,態度不同,結果也不同。一種是將孩子不吃飯、挑食的責任推給孩子,另一種則是家長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將責任推給自己。如果你是孩子,你更容易接受哪一種溝通方式?
有時候,家長對孩子的苛求,某種意義上是對自己的縱容。大多數的家長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孩子出錯,就要嚴肅、嚴厲處理,卻忽略了一點,家庭是一個溫馨、和諧的舒適區,孩子出錯,我們更多的應該是選擇安慰、包容,幫助他們走向真理,而不是站在真理那一邊指責孩子。
“人生至要莫若教子,教子至要莫若養德。”在家庭中,家長就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會模仿家長的一言一行,因此,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也要變得優秀起來。孩子每天都在學校里學習,而家長除了工作、家務之余也應該多看些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書籍來為自己“充能”。這里要提到一個現實的案例:去年,我市回浦實驗中學家長學校被授予浙江省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多年以來,學校開設了11期家長師資班,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做好孩子的朋友和引路人,獲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贊賞。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對于孩子品德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試想一下,如果每個家庭的家長都有良好的品德,孩子又會差到哪里去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笨梢,家庭教育的關鍵看家長,如果領路人本身路就走偏了,那么孩子又如何能沿著正道一直走呢?希望所有家長們能跟孩子們一起學習,學習如何避免通過指責、埋怨去引導孩子,學習如何把優秀的品德帶給孩子,讓孩子自信又陽光地在家庭教育中走向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