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臨海,會讓你想起什么?是千年府城歷史悠久?是美食天堂的珍饈美味?還是……
或許每個來過臨海的人,都有專屬于他的印象。而人,或許是這座古城最內核的含義。臺州府城人文紀錄片《很高興認識你》,通過幾位小城青年的視角,抒發他們對自己所生活的這座城市更內心的看法。
讓我們跟隨鏡頭,看一看他們心中的臨海。
臨海,這里有煙火氣這里最撫慰人心
清晨,隨著紫陽街上的燕子嘰嘰喳喳,老城在緩緩地蘇醒,生活在城里的人陸陸續續地忙碌起來。
在這里,住在老街上的小喬會跟街上的老人打招呼,然后開始他的一天。
紫陽街,至今還保存著國內最完整的唐宋里坊制格局。無數條街巷匯聚成千年府城的人間煙火,平靜而溫暖。
臨海,這里除了過去
這里還有現在
陸陸續續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這座小城。他們生活在這里,與這座老城同呼吸!
有人,因為一個人,愛上了一座城。有人,因為一座城,愛身邊每一個人。你會愛上這座城嗎?
背著吉他走過老街小巷的王小夏,最喜歡的狀態,就是看著街頭濃郁的煙火氣。在她看來,紫陽街映照著古老南方小城的生活。
在王小夏的一首歌《給少年的一封信》中,她寫道“又是一年繁花似錦,又是一季紙鳶飛起,縱使歸省遙遙無期,我在這里不曾離去”。長大后,王小夏北漂六年,但在她心中依舊有個奔跑在紫陽街的小女孩。街上梅花糕散發著甜香,小人書里有數不清的故事。
臨海,它有它的壯闊
它有它的婉約
臨海的迷人,是無數的小美好,是臨海本身。
臨海是個適合發呆的地方。臺州府城經歷千百年的風雨,在舊時光的痕跡中留下詩歌的影子。樹葉間漏下來的斑駁陽光,和著微風,恍惚間輪回臨海的四季。
站在望江門上,長城的千百年時光觸手可及。
在這里,戚繼光馳騁海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在這里,駱賓王仗劍而起“寶劍思存楚,金錘許報韓”。
1600多年的古城墻承載了太多太多的壯闊與悲涼,當靈江的風迎面吹來,或許能感受往昔風華。正如地道的臨海人趙海峰所表達的那樣,男兒就應該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其他江南古鎮比,臨海自有一股陽剛之氣。
而巾山腳下的龍興寺卻一如既往的靜謐。“莫言滄海闊,杯度自應知”,最澄大師萬里求法,化成千佛塔的“菩薩垂眉,萬千悲憫”。各懷心事的人來此,找尋著想要的答案。
正如王煒所說:“就像你去到一個城市,見到一個人,你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但是你會沒有來由地心生歡喜。那我想我們的生命大概也是如此。”這或許也是這么多人喜歡龍興寺,喜歡臨海這座小城的原因吧。
臺州府城是治愈的,它擁有極其溫柔的擁抱。自行車的鈴聲“丁零當丁零當”悠悠地穿過老城,老人家的腳步越走越慢……周圍的一切都像在譜安眠曲,溫柔、溫暖、溫潤,恍惚間覺得自己就在一個夢中追憶的老地方。
王小夏有一臺磁帶隨身聽,有著宛如時光倒流的音色。她帶著這臺隨身聽,去到過許多的古鎮。她看到了飲食男女,也看到了過去。人是城市的靈魂。當世界一意孤行地向前時,總有些人固執地懷舊。這臺隨身聽,只有在紫陽街,才最有味道。
在婉約的東湖,藏著臨海人的情調。
雋永淡雅,江南之南,雨中的東湖便是如此。
臨海有山,所以老五在紫陽街定居。山與海,是這座城市的邊界。有了邊界,就像身在家中。這種安心感埋在每個臨海人心中,偏安一隅,過著平靜又有韻味的生活。
古老、內涵、文藝、安靜……是獨屬于這座小城的氣質。它跨越時空,跨越快節奏生活中被漸漸拉遠的距離。時光留在了這座城里,灑在古城的每一處角落里。
臨海,是個什么城?億萬年的山海,千百年的州府。這部關于臨海的紀錄片,用年輕人的視角,看我們愛的小城。
紀錄片梗概
在臨海,這里除了歷史、長城、煙火氣,也有一群不一樣的青年。他們對生活著的小城,有著自己年輕的表達。
三個活躍在紫陽街話劇圈的年輕人,想以紫陽街為原型創造一個話劇角色。它是陽剛還是陰柔?是年邁還是年輕?是文藝還是刻板?是閑適還是忙碌?
為此,三人分別拜訪了在紫陽街生活的前輩。各自探討各自的故事與生活,探討自己與紫陽街的情結。一切關于臨海這座古城的歲月積淀,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