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由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腦組織損傷,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和經濟負擔高的“五高”特點,是威脅我國國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
腦卒中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后果嚴重,可導致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吞咽困難、認知障礙、精神抑郁等危害,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疾病負擔。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腦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疾病,其危險因素可分為不可干預性和可干預性兩類。不可干預性危險因素包括性別、年齡、種族、遺傳因素等;可干預性危險因素則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房顫、吸煙、酒精攝入、不合理膳食、超重肥胖、運動缺乏、心理因素等。我們無需糾結于不可控制的因素,而應主要了解這些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有效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怎樣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控制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是腦卒中一級預防的主要內容,如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控制血壓,高血脂患者應注意控制血脂,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做好卒中的一級預防是降低卒中發病率的根本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注意以下7點。
1.飲食要清淡,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減少攝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確保飲水充足。
2.適度增強體育鍛煉,以大肌肉群參與的有氧運動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極拳等。
3.克服不良習慣,如戒煙戒酒、避免久坐等。
4.防止過度勞累,盡量避免加班熬夜、長途旅行、生活不規律等。
5.注意天氣變化,氣溫降低時要及時添加衣物。
6.保持情緒穩定,心態應積極樂觀。
7.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發現問題早防早治。
如何盡早識別腦卒中
腦卒中的癥狀主要包括突然出現的口眼歪斜、言語不利、一側肢體無力或不靈活、行走不穩、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等。普通群眾可通過“中風120”方式快速識別腦卒中:“1”是看一張臉,是否出現不對稱,口角歪向一側;“2”是舉起兩只胳膊,是否出現一側肢體無力;“0”是聆聽,是否出現言語不清,表達困難。如果出現以上任何癥狀,就要高度懷疑是卒中,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快速送到最近的且具有卒中救治能力的醫院。
腦卒中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據研究顯示,腦卒中發病后平均每分鐘將有190萬個神經元細胞死亡。當到達一定缺血時間后,腦組織即完全壞死,此時即使腦動脈恢復血流,患者的癥狀也難以改善。因此,盡快讓患者閉塞的腦動脈恢復血流成為目前的主要治療手段。目前醫學上讓閉塞血管恢復血流的手段主要有兩種:靜脈溶栓治療和動脈取栓治療。
靜脈溶栓要求發病時間在6小時內,通過靜脈注射溶栓藥物,讓堵塞血管內的血栓溶開。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據研究顯示,大約能讓32%的患者短期內癥狀得到改善,但缺點是對大血管閉塞的患者再通率較低,且有3%的患者可能出現嚴重出血,危及生命。
動脈取栓治療適用于大血管閉塞且癥狀嚴重的患者。通過導管經血管內到達閉塞部位,使用特殊的取栓裝置將血栓取出,恢復閉塞部位血流。取栓治療的最佳時間為發病6小時以內,部分患者可延長至24小時以內。靜脈溶栓與動脈取栓都屬于腦梗死的再灌注治療,治療時間窗窄,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患者發病時身邊的人怎么做
腦卒中的黃金治療時間是發病后4.5至6小時內,在此時間段內救治能將危險降到最低,不要等到患者半邊身子不能動了,才急急忙忙去醫院,從而失去最佳搶救時機,造成癱瘓甚至危及生命。如已初步確認是腦卒中,并已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在等待急救車的這段時間里,病人家屬及相關人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鎮靜,不要慌張,以使病人放松。
2.初步判斷為腦卒中后,使病人仰臥,解開病人領口紐扣、領帶、褲帶以及胸罩等,如果有假牙也需要取出;頭部偏向一側,以防止口腔粘液或嘔吐物回流造成窒息。
3.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嘔吐物阻塞,應設法摳出,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暢。
4.注意給病人保暖,防止受涼。
5.盡量收集并理清患者正在服用的藥品,告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