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被時光溫柔擁抱的土地上,臨海,這座鑲嵌于東海之濱的璀璨明珠,以其四季如畫的景致和千年積淀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游客紛至沓來。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臨海人,我與這片土地之間,存在著一條難以割舍的情感紐帶。這里的每一條街巷,每一個名字——廣文路、紫陽街、三撫基、繼光街、錢暄路、深甫路、文慶街……都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之中。它們不僅僅是一串串冰冷的字符,更是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的星辰,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編織出一幅幅動人心魄的畫卷。
漫步于老城斑駁的城墻之下,我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成為了一位在歷史長廊中徜徉、在詩意文化路上徘徊的漫游者。在這里,鄭廣文先生以他的智慧與博愛,為臺州播撒下了文化的種子。他廣招門徒,傾囊相授,開啟了這片土地上的文明之光。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教育家,人們在北固山修建了鄭廣文祠,并將通往古城的大道命名為廣文路。行走在這條路上,我仿佛能聽到一千年前傳來的朗朗讀書聲,穿越時空的阻隔,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踏入旁邊的紫陽古街,腳下的青石板仿佛帶著千年的溫度,讓人感受到那份來自遙遠年代的寧靜與深邃。傳說中,紫陽真人曾在此地悟道,留下了深邃的思想遺產。而紫陽街盡頭的小巷三撫基,雖然看似平凡無奇,卻孕育了明代四大家族之一的王氏家族。王宗沐及其三位進士兒子的傳奇事跡,成為了臨海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小巷深處有名家”,便是對這段歷史的生動寫照。盡管他們的舊宅已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卻多了一份歷經滄桑后的古樸與寧靜,這正是臨海獨有的魅力所在。
錢暄在擔任臺州郡守期間,開挖東湖以防洪患;戚繼光則在東湖訓練水軍,并沿靈江修筑城墻以抵御倭寇。百姓們為了銘記這些英雄的事跡,特意用他們的名字命名街道——繼光街、錢暄路。這既是對他們的緬懷,也是為了讓這份記憶得以世代相傳。東湖中央,碧波蕩漾,湖心島上矗立著駱臨海祠,紀念曾任臨海縣丞的偉大詩人駱賓王。而在北固山腳下,朱自清筆下那“雄偉繁華”的紫藤花依舊年年盛開。花影婆娑間,學子們正津津有味地誦讀著先賢的文章,這些美好的瞬間也必將融入他們的記憶深處。
曾經的臨海,作為臺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承載了無數的榮耀與輝煌。千百年的風雨洗禮,沉淀下來的不僅是物質財富,更是一種無形的精神遺產。那些為古城做出貢獻的人們,他們的名字早已融入了城市的血脈,成為臨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沿著先輩們的足跡前行,我們也將在未來的日子里留下屬于自己的輝煌印記。愿這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在時代的浪潮中繼續書寫她的傳奇篇章,讓每一位生活在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溫暖的人情味。
指導老師:周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