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我市項目建設再次吹響了沖鋒號。全市上下堅定“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決心,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以項目建設為引擎,為增強城市發展后勁、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提供了有力支撐。
記者從市發改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將圍繞綜合交通、清潔能源、水網水利、清潔能源等九大領域,高標準謀劃770個項目建設,年度計劃投資約353.1億元。
創新模式 精準發力招強引大
1月2日,在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建鐵路頭門港支線二期項目槽型梁首節段順利澆筑,由此拉開了“向海進軍”的序幕,我市邁出了重大項目拼搶快進的新年第一步。
眼下,我市正以十大產業平臺為主載體,推進民營經濟總部集聚高地建設,提升產業發展質效。今年,我市將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產業攀高、開放提能、品質煥新、民生優享“五大突破”,加速打造文旅融合品牌、縣級創投之城、鄉村共富樣板“三大示范”,奮力躋身GDP千億強市,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先行臨海新篇章。在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項目謀劃和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也是激發有效投資、帶動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徑。去年以來,我市重塑“基金+基地”招引模式,在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劑(醫療器械)四大戰新產業招引上一路探索、優化打法,新招引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2個、居臺州第一。
臨海智能制造產業園、吉利臨海產業園、西部共富產業園、浙東數字經濟產業園等產業平臺建設有序推進。它們正積厚成勢,見證我市產業向新升級、經濟往高攀升、技術快速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緊弓滿弦 重大項目加速推進
在市十五屆四次黨代會上,我市明確提出了“奮力躋身GDP千億強市”的目標。一個項目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如何以項目建設實際成效積蓄高質量發展動能?關鍵在于精準發力、高效推進,讓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始終熱度不降、力度不松、速度不減。
打開我市今年九大領域的重點項目建設單,在綜合交通領域,甬臺溫高速改擴建、上島鐵路、351國道改建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它們將為我市構建更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在能源領域,臨海1號海上風電場、頭門港電廠等能源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它們將為我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動能;在水網水利、城鎮公共設施領域,大田平原排澇、東部平原排澇、江南污水處理廠等項目正不斷完善,它們將不斷提升我市的城市品質和居民生活質量;在社會民生領域,中醫院遷建、市一醫院改擴建計劃開工建設,臨海中學遷建、哲商小學佩弦湖校區等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它們將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和教育服務奠定基礎……“去年,我們在全市范圍開展‘四大行動’項目擂臺賽,每月梳理推進情況,跟進項目實地巡查,按季度確定‘紅旗’項目和‘蝸牛’項目。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問題的發現和破解機制,明確項目關鍵時間節點和責任分工,促使高效解決項目問題,加快建設進度。”市發改局有關負責人說。
健全要素 保障服務持續優化
重大項目快馬加鞭的背后,是我市聚焦重點項目,優服務、辦實事、解難題的真實寫照。
圍繞重大工程項目各類重大要素保障問題,去年以來,我市專門成立了重大項目要素爭取工作專班,全力組織、指導和協調各單位精準申報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中央預算內資金、省重大產業項目,并跟蹤督促項目單位加快項目推進、高效合規地使用好相關資金。
聚焦經營主體關切,我市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把親商、安商、富商、扶商體現在招引產業項目、優化政務環境、兌現扶持政策、減少審批環節、降低融資成本等實際行動上,全力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務。
隨著一個個重點項目由“藍圖”化為實景,全市的發展活力被凝聚起來,臨海將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大步向前,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先行臨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