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工坊,向村民敞開“懷抱”。他們不管是啥學歷、啥年齡,即來即做……這不是“白日夢”,而是真真切切發生在白水洋鎮。
去年12月,白水洋鎮下宅村共富工坊內,誕生了一家“夢工廠”。它依據村民們的實際情況,精準設置崗位,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用工人數就從8名發展至五六十人,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村民就業增收。
村民家門口實現就業
“啪嗒、啪嗒、啪嗒……”還未踏入下宅村共富工坊的大門,一陣陣清脆的敲打聲便已傳入耳中。工坊內,村民們正忙著組裝企業剛剛送達的訂單產品——被套夾。他們坐在長桌兩側,雙手靈活地在產品組件間穿梭。先嵌彈簧、再裝握把、最后敲打固定,每組裝一個夾子,大約只要5秒鐘。
據了解,這里的薪酬以計件形式發放,做得越多,賺得越多,因此,大家積極性很高。開工不到一小時,每個人身旁的大麻袋就被組裝好的夾子裝得滿滿當當。
“我們平均每天能賺五六十元,動作快的能賺七八十元。”說起家門口的新工作,年過六旬的村民李茂富笑開了花,“以前我在家沒事干,共富工坊辦起來后有活干,打麻將都沒興致去了!
這份家門口的好工作在村里中老年人之間口口相傳,很快成了大家心中的“香餑餑”。有了工作,多了收入,日子就有了新奔頭。村民們臉上常掛的微笑映襯出內心的幸福感。
企業緩解用工難
向下宅村共富工坊發出訂單的企業,是臨海市佳豪日用品有限公司。這家白水洋鎮本土企業主要生產和銷售各類塑料制品、日用雜品、家庭清潔用品,產品出口至世界30個國家和地區。
每到訂單旺季,公司總經理應建林最頭疼的就是用工難題。下宅村村民們正在趕著完成的這批訂單,為230萬個被夾套,總貨值約200萬元,計劃出口到歐洲,預計本月底完成生產。
“這里人手多,速度快,對我們來說,出貨時間有保障!睉指嬖V記者,一開始,村民們對產品的制作工藝不熟悉,來組裝的村民不到10人。為幫助大家盡快上手,他特意安排了公司的車間主任來到工坊現場培訓。村民們學得很快,看到有賺頭之后,他們互相介紹,半個月后,工坊里的人手就增至約60人。這筆訂單能讓村民們獲得合計16萬元的收入。
這樣一來,不僅緩解了企業用工難,也給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機會。這樣“兩全其美”的生意,應建林很樂意,也愿意繼續做下去。
村莊煥發新活力
“打麻將的少了,集體收入多了,鄰里之間和諧了!闭勂鸫謇镞@幾月的變化,白水洋鎮下宅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紹平十分欣慰。
下宅村是白水洋鎮典型的“山上村”。村里的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在家留守的以50歲以上、70歲以下的中老年人為主。如何讓他們增加收入,拓寬就業渠道,是鎮、村干部們心中的一大難題。
去年,在白水洋鎮黨委政府的統籌謀劃下,下宅村以“千萬工程”為指引,利用村中閑置空間建立了共富工坊,點對點吸納村內低收入農戶、留守老人、婦女等閑散勞動力。
“我們不是依據企業要求找人工,而是從村民實際情況出發,去尋找合適的企業!崩罱B平說,村干部在走訪企業時,首先排除了對技術或者體能要求較高的工種。最后聯系到的佳豪日用品有限公司,產品制作工藝相對簡單,也不是很費體力,“大家上手都很快,平均每月能賺1500元至2000元。現在鄰里糾紛、婆媳矛盾都少了,村集體收入也增加了!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兩家企業固定為下宅村共富工坊提供生產訂單。接下來,下宅村將繼續擴大共富工坊的規模,引進更多企業,為村里的中老年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
“我們要把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南座樓房也改造成共富工坊。”
“設計師明天就來了!接下來就招標、施工!
……
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在這個萬物復蘇的春天里,白水洋鎮下宅村正昂首闊步走在共富路上,努力做到共富路上“一個都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