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盛代表說,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農村地區的交通需求日益增加。104國道作為連接城鄉的重要交通干線,其進村道路的通行能力直接影響到村民的出行和農產品的運輸。
他建議,對現有104國道進村道路進行詳細勘察,制定科學合理的拓寬方案。根據交通流量和未來發展趨勢,確定道路拓寬的標準和規模,帶動和美鄉村更好發展。 王晏瑩攝
金勰代表說,隨著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的持續火熱出圈,景區人流量每年遞增,景區擴容大有必要。
他建議,要做到物理擴容和產品擴容相結合。物理擴容,就是讓景區西進,向巾山沿線發展,利用天寧路打造美食街、民宿村,分流節假日期間紫陽街的人流量,提高游客的人均消費。產品擴容則是增加旅游新業態,豐富游玩體驗度,推動旅游產品向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發展。 金詩音攝
王小紅委員說,高速差異化收費是利民便民的好政策,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她建議,在臨海市區至沿江路段免收通行費的政策基礎上,將沿江至涌泉路段納入差異化收費范圍,實現臨海市區至涌泉鎮的免費通行,這不僅能推動涌泉“無核蜜橘之鄉”項目洽談、柑橘運輸、文化傳播、人才引進等多領域工作,更能進一步發揮臨海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城鄉協同發展。 杜欣婭攝
李選委員說,在傳承與弘揚府城文化過程中,不僅要致力于在國內的宣傳,更要積極尋求途徑,讓其走向世界舞臺。
他建議,利用高科技手段,突破語言壁壘,向海外友人講好臨海故事、中國故事。積極推介臨海特色小吃,用“新國潮美食”撬動流量。結合年輕人喜聞樂見的二次元元素,讓海外“Z世代”在角色扮演中讀懂臨海歷史。此外,依托僑力量用更多語言、更多方式展開推介,讓府城文化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領略臺州府城的古韻與今朝。 吳馥琦攝
董成立委員說,目前,我市義務教育“雙減”政策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減負提質”的理念向高中階段延伸。全國的高中“雙休”是大勢所趨。
他建議,要及早謀劃,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家校合力,共同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周末時間。要發揮社會力量,讓學生積極發展特長,挖掘自身興趣愛好,確保在未來有更好的職業發展。要優化教育資源分配,強化教育督導制度,將“違規補課”納入督導重點,繼續形成高壓治理態勢。 金詩音攝
戚國勇委員說,中醫藥在我市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但優質中醫藥資源分布不均衡,與現代科技的結合不夠緊密,還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他建議,在有序推進市中醫院新院區建設基礎上,深耕現代化、特色化專科和數字化服務,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中醫診療體驗;進一步推進中醫藥服務下沉,實現各鎮街中醫診室全覆蓋,讓中醫特色療法走進百姓生活;打造“中醫預防-治療-康復-養生”全周期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獨特優勢。 吳馥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