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灑在浙江永鼎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廠區內,機器的轟鳴聲此起彼伏。既是企業副總經理又是市人大代表的王超,早已開始了忙碌的一天。他腳步匆匆,穿梭在模具加工車間與裝配車間之間,時而查看生產進度,時而與工人交流技術細節,眉頭微蹙間透露出對生產難題的深思。作為一名企業管理者,他深知數字化浪潮下傳統制造業的機遇與挑戰;而作為人大代表,他更肩負著為民營企業發聲、推動行業轉型的責任。
據介紹,浙江永鼎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90年,主要生產鋼制履帶、橡膠履帶嵌件等多種鍛造件,年生產鍛造件能力達到1.8萬噸,產值達2億元。這家扎根臨海的老牌企業,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但王超深知,在數字化浪潮席卷而來的今天,企業面臨的挑戰遠不止于此。
“我們公司的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在臨海甚至全國,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很少,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較高,這對我們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來說,是優勢也是劣勢!蓖醭f,當前,數字化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業,永鼎機械也在積極朝著數字化方面轉型升級。在他看來,企業的“智改數轉”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發展的必答題。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在今年市“兩會”,他將目光聚焦在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上,決心為民營企業發聲。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行業現狀,王超經常赴周邊企業走訪調研,認真聽取并記錄共性問題以及企業的呼聲。通過深入調研,他發現,大多數企業都面臨著數字化轉型不順暢的困境!皩F有的業務模式和流程往數字化方向去發展,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并且在轉型過程中可能出現運營中斷和生產效率暫時下降的情況。”王超坦言,“數字化轉型需要招引相關技能型人才,然而一些高新技術領域人才往往被大型企業或外國公司吸引,留給中小型民營企業的選擇非常有限。此外,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也可能面臨重大轉變,對于資源有限的民營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針對這些問題,王超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他認為,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從企業和政府雙方面共同發力!皬钠髽I角度,我建議要深化企業供應鏈整合,完善企業管理機制,培育特色企業文化,加大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力度;從政府角度,我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大力引育數字化人才,營造相對穩定的政策環境,幫助企業突破技術資源限制!彼慕ㄗh既立足企業實際,又著眼政策支持,為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清晰的路徑。
人大代表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王超說,他將繼續立足自身崗位,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助力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全市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在他的身上,企業家的實干精神與人大代表的履職擔當完美融合,正如他所說:“數字化轉型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戰役,我們必須迎難而上,為民營企業的未來開辟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