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叮咬帶來的困擾遠不止瘙癢那么簡單。東南亞游客因蚊蟲叮咬高燒昏迷,非洲兒童因感染瘧疾不幸離世,這種微小生物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頭號威脅”。看似普通的蚊子口器,實則是攜帶瘧原蟲的“致命武器”,每一次叮咬都可能引發持續高燒、劇烈頭痛甚至危及生命的嚴重后果。今天,讓我們全方位了解一下瘧疾的那些事。
瘧疾,俗稱“打擺子”,是瘧原蟲經蚊子(主要是按蚊)叮咬而傳播的寄生蟲病,通常又叫“冷熱病”“打擺子”“發瘧子”,夏秋季節常見,是我國法定的乙類傳染病,也是WHO優先關注的全球危害最重的傳染病之一。
瘧疾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傳染病,全球每年因瘧疾死亡約100萬人。因原蟲株、感染程度、免疫狀況和機體反應性等差異,臨床癥狀和發作規律表現不一。臨床上以周期性定時性發作的寒戰、高熱、出汗以及貧血和脾大為特點。分為間日瘧、惡性瘧、三日瘧和卵形瘧4種。
瘧疾臨床表現有哪些?
瘧疾的主要癥狀包括發冷、發熱、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時還伴有頭痛、嘔吐、腹瀉、咳嗽。發熱時體溫可達40℃以上,幾個小時后出大汗熱退,癥狀緩解。間日瘧一般隔天發作一次,惡性瘧每天或不規則發作,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譫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腎功能衰竭等,如不及時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誤而危及生命。
瘧疾的流行特征是什么?
在全球,瘧疾廣泛流行于北緯60°至南緯30°之間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當前,非洲、南美洲以及東南亞、太平洋島國等地區瘧疾流行嚴重,且主要為惡性瘧。
在我國,歷史上瘧疾流行于遼寧省南部以南除西北沙漠、干旱地區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外廣大地區。其中北緯33°以北僅流行間日瘧,多數地區流行程度低;北緯25°至33°之間流行間日瘧和惡性瘧,流行程度較高;北緯25°以南流行間日瘧和惡性瘧,流行程度較高。
瘧疾是如何傳播的?
當雌性媒介按蚊叮吸帶有瘧原蟲人的血液時,瘧原蟲隨血液進入蚊體,在適宜溫度條件下,瘧原蟲經過發育、繁殖形成子孢子。進入蚊子唾液腺的子孢子在蚊子再吸血時隨唾液進入人體傳播瘧疾。輸入帶有瘧原蟲人的血液、使用被帶有瘧原蟲人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等也可傳播瘧疾。瘧原蟲也可經胎盤傳給胎兒,但較少見。
按蚊的種類很多,但在自然情況下僅有少數種類能傳播瘧疾。在我國已知的60余種按蚊中,中華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被公認為我國瘧疾的主要傳播媒介。
瘧疾的檢查和治療
是怎么樣的?
瘧疾的檢查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檢測、抗原檢測、分子生物學檢測。
瘧疾治療主要通過抗瘧藥物,還有采取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輸血等支持療法,此外對如有腦型瘧等并發癥的患者,及時給予相應的治療。
如何預防瘧疾?
預防瘧疾最有效的辦法是防止蚊蟲叮咬。盡量避免在蚊蟲活動高峰期(黃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動;如必須在戶外作業,可穿長袖衣和長褲,皮膚暴露處可涂抹驅避劑,防蚊叮咬;睡前可在臥室噴灑殺蟲劑或點蚊香;睡覺時使用蚊帳或長效蚊帳;房屋安裝紗門、紗窗。
另外,及時發現、規范治療瘧疾病人,對間日瘧患者于第二年春季進行根治;對進入高瘧區的人員必要時進行預防服藥,方法為每月1次服磷酸哌喹600mg;對來自高瘧區的人員加強檢測,發現病例時應及時給予規范治療及隔離;不過開展滅蚊,重要的是消除積水、根除蚊子孳生場所。
盡管我國瘧疾防控成效顯著,但全球范圍內它仍是重大健康威脅。隨著國際交流頻繁,輸入性風險不可忽視。防蚊是關鍵,尤其是前往熱帶地區時,務必做好防護。一旦出現疑似癥狀,應盡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