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即肝臟的炎癥,是健康的“沉默殺手”。它主要分甲、乙、丙、丁、戊五類,其中乙型、丙型極易慢性化。病毒通過血液、母嬰、性接觸等途徑悄然傳播——一次不安全的注射、共用剃須刀甚至不規范的紋身都可能埋下禍根。肝臟承擔解毒、代謝等500多種功能,一旦長期受損,可能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全球每年約110萬人因此死亡。重視肝炎防控,就是守護人體的“化學工廠”。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臟炎癥的統稱。通常是指由病毒、細菌、寄生蟲、化學毒物、藥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臟細胞受到破壞,肝臟的功能受到損害,引起身體一系列不適癥狀,以及肝功能指標的異常。其中只有病毒性肝炎才有傳染性。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肝炎,多數指的是病毒性肝炎。肝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和控制,可逐漸形成肝硬化,繼而可能發展為肝癌而危及生命。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引起的肝炎稱為病毒性肝炎,按引起肝炎的病毒不同可分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最近又發現了一種被稱為TTV(輸血傳播病毒)的肝炎病毒。目前仍有10%至15%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仍不能確定其肝炎是由何種病毒所引起。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是我國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我國有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約1.2億,其中2000萬至3000萬是有肝炎癥狀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這些病人經合理的治療,大部分病情可以保持穩定,小部分病人最終可發生肝硬化和肝癌。
乙肝兩對半是什么意思?
乙肝兩對半就是通常的乙肝5項,臨床上稱為乙肝三系,包括一對表面抗原抗體、一對e抗原抗體和一個核心抗原。乙肝三系是很重要的檢查,常見的應用是判定是否需要接種疫苗。乙肝三系定量檢查結合乙肝病毒載量能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和傳染性。“小三陽”“大三陽”就是依據乙肝三系做出的一個通俗的講法。
病毒性肝炎傳播途徑有哪些?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過消化道的途徑傳播,即通過被肝炎病毒污染的飲食傳染,如水源、蔬菜、食品等。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庚型肝炎和TTV病毒的感染則是通過消化道以外的途徑傳播,如母嬰、血制品、生活中密切接觸、性接觸等。
肝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肝炎的表現包括癥狀、體征、肝功化驗異常和肝炎病毒標志陽性四個方面。大部分乙肝、丙肝感染初期沒有癥狀,需要進行主動監測才能發現。肝炎的常見癥狀為不明原因的全身乏力、食欲減退、腹脹、進食量明顯減少、厭油膩飲食、尿黃如濃茶色,嚴重者會出現不能進食、惡心、嘔吐,部分病人有肝區痛,會被誤診為胃病。患急性肝炎時,病初會有發熱,易被誤診為感冒。
肝炎如何治療?
肝炎導致的后果就是肝功能損害、轉氨酶異常,所以就要進行護肝、降酶、退黃等治療,而對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療(針對乙肝和丙肝),在上述一般治療的基礎上再結合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在肝功能恢復后要定期復查:肝功能、乙肝三系、乙肝病毒DNA、丙肝RNA、B超等。
患者平時要合理作息,避免過勞,保持健康心理。實際上大多數病原攜帶者沒有任何癥狀,和普通人沒有什么不一樣,可以正常生活,不必為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據觀察,大多數乙肝病原攜帶者隨著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會獲得痊愈。
如何預防肝炎?
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觀察接觸者;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不得獻血,避免從事飲食、飲用水衛生管理及幼托工作。
疫苗接種:接種甲肝、乙肝疫苗。
切斷傳播途徑:加強衛生管理,防止經血液和體液傳播。
肝炎雖隱匿,卻非不可戰勝。從接種疫苗、主動篩查到科學治療與日常護理,每一步都是對肝臟最堅實的守護。讓我們行動起來,掌握知識,消除恐懼,積極預防,規范管理,共同守護肝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