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市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和市工商業聯合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我市民營經濟領域糾紛調解工作室自成立以來的工作運行情況及今后的發展目標。
記者了解到,2019年8月,市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市工商業聯合會貫徹黨中央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發揮基層首創精神,聯合出臺《臨海市民營經濟領域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實施意見》,并于同年10月成立臺州市首家民營經濟領域糾紛調解工作室。該工作室運行至今,充分發揮了工商聯的橋梁紐帶作用、司法局的職能優勢以及人民法院在多元解紛中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共調處糾紛356件,調解成功192件,司法確認31件,調解成功率達53.9%。在三方的相互配合、相互協調下,調解工作室實現有制度、有隊伍、有程序、有場所、有檔案、有牌子的“六有”建設目標,筑牢規范化建設的根基,形成新時代民營經濟領域糾紛解決的“臨海經驗”。
下一階段,工作室將吸納更多懂經濟、懂法律、懂企業管理的人才加入調解員隊伍,充實調解力量。此外,將繼續探索“互聯網+楓橋經驗”新模式,嵌入在線調解、立案、司法確認等功能,實現線下線上功能互補,讓當事人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實現“跨域云上解紛”。
目前,民營經濟領域糾紛調解工作室在市區設中心站點,接下來,還將在頭門港經濟開發區、杜橋鎮、白水洋鎮、沿江鎮、東塍鎮、邵家渡街道等民營企業集聚鎮(街道)推動調解工作站實質化運作,逐步形成“一盤棋、一張網”的調解網格,供涉紛民營企業就近選擇,真正做到矛盾糾紛不上交。力求打造新時代多元共治、分層遞進、集約高效的解紛模式,形成可推廣、可借鑒的規范化樣板,努力讓“臨海經驗”成為臺州乃至全省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張“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