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這么多年了,終于找到你了!”盡管66年不曾見面,但當微信視頻接通,見到葉瑞堯的那一瞬間,李賢星還是親切地叫出了當年的稱呼。視頻中,85歲的臨海老兵葉瑞堯和91歲的上海老兵李賢星,不住地向對方揮手,還未開口就已哽咽。
“多虧了警察同志們的幫助,真的太感謝他們了!”12月10日,在古城派出所民警多方努力下,闊別半個多世紀的老戰友終于通上了電話。為了這次相見,他們等了66個年頭。
事情要從1個月前說起,古城派出所收到一封來自上海、收件人為“局長”的特殊來信。信中說,李賢星是中國人民志愿軍21軍62師炮兵團老兵,在抗美援朝期間與生死戰友葉瑞堯結下深厚的情誼,復員后兩人漸漸失去了聯系,此前留下的地址也早已不存在,李賢星多次寫信到原地址都被退回,所以才想到寫信給“局長”,希望民警幫忙聯系上失聯多年的生死戰友。
由于查無信中所說的地址,僅憑姓名民警無法確定葉瑞堯現居住地址。但是,社區民警被李賢星的一片戰友情深深打動,“我自己也曾是軍人,我就好像是自己在尋找戰友一樣,迫切地想把這件事情做好。”社區民警謝加正下定決心幫李賢星找到生死戰友。在仔細查閱相關檔案資料后,他調動社區志愿者一同尋找,并詢問年紀較大的群眾,最終在江南街道找到多次搬家后的葉瑞堯。
民警向葉瑞堯及其家人說明來意,并將信交到他手中。
“葉瑞堯是我的生死好戰友,多年來我一直在尋找他,去信臨海立新路(文革中),現在什么路不明,多次退回……這場戰爭的偉大勝利,朝鮮得解放,祖國得安寧,更加珍惜思念幸存的戰友……”短短的一封信,葉瑞堯讀了很久。
“抗美援朝的時候,21歲的李賢星是我班長,當時我才16歲,我們關系很好的。3年后,我們分別去了不同地方,之后就未曾見面。”葉瑞堯看完信后眼中泛著淚花對民警說。
由于李賢星未在信中提及自己的聯系方式,只有信封上顯示的寄件地址,民警與葉瑞堯商量后決定以派出所的名義給對方回信,并在信中注明葉瑞堯兒子及民警的聯系方式,希望對方收到信后能電話聯系。這才有了開頭的視頻連線。
“昨天我告訴爸爸,今天會讓他跟老戰友李賢星視頻,他非常高興,非常激動,早早起來等了。”葉瑞堯的兒子葉平勝說,這次隔空重聚也算是了了老父親多年的一個夙愿。
“我聽到老班長叫我小葉,感到很親切。那時候,我們一起抗美援朝,雖然很苦,但回想起來心里是熱乎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葉瑞堯也愈發想念昔日一起奮斗的生死戰友們,他非常感謝民警們為闊別66年的他們架起橋梁。
一個在上海、一個在臨海,盡管相隔400多公里,卻等了66年才聯系上。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那一份歷久彌新的戰友情,是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
由于疫情,李賢星居家為主,兩人約定要常聯系,并希望能有機會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