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屆一次黨代會報告層次清晰、立意高遠,展現了臨海決勝未來的姿態和勇擔時代重任的擔當。報告提出要實施民生優享戰略,書寫共富新答卷。市民政局作為民生兜底保障部門,將圍繞“四篇文章”,聚焦民生所需,補齊民生短板,為臨海建設歷史名城、制造強市、共富高地交出一份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圍繞兜底保障,寫好共同富裕文章。健全低保標準調整機制,將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880元/月調整為950元/月。完善大救助體系,統籌推進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受災、醫療等“1+8+X”大救助項目。做好、做實、做大“福彩兒童大病救助”“特困特助”等助醫助困項目,實施“圓夢助學”活動,確保低保對象不漏助,困難學生應助盡助。
圍繞幸福頤養,寫好品質養老文章。通過打造養老綜合體、完善城鄉一體化助配餐體系、提供訂單式上門居家服務等舉措,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打響“頤養臨海”品牌。結合養老服務數字化改革,完善居家養老服務與監管平臺功能,實現養老服務全流程監管。同時,借力大數據平臺,開發“老臨家”應用端口,讓老年人享受多元化、個性化、智慧化的“云端上”養老服務。
圍繞共享共治,寫好社區治理文章。結合基層管理需求,科學、有序地落實社區規劃。在實現19個鎮(街道)社工站全覆蓋的基礎上,整合各個社工站以及社工機構的資源,充分發揮社工站的平臺作用。穩步推進第三批省級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結項驗收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圍繞改革創新,寫好文明婚喪文章。繼續推進集中補領婚姻登記證試點工作,推進婚姻登記信息化建設,優化婚姻電子證照共享應用,加快實現減證便民。推進全域公益性生態公墓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5億元,預計建成公益性生態墓穴約6萬穴,讓公墓真正回歸姓“公”。推進殯儀館改擴建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9500余萬元,建成后將極大提升喪葬服務水平。通過以項目為抓手,探索殯葬改革新格局,不斷滿足群眾“逝有所安”的喪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