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作為制造大市,擁有較為堅實的制造業基礎,“十三五”期間,規上工業總量連續5年居臺州市第一,2021年規上工業產值達1051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形成了集汽車機械、現代醫藥、時尚休閑三大主導產業,建材、橡塑等特色產業為一體的“3+X”產業體系,擁有一批包括華海、吉利、永強、偉星在內的優質龍頭企業。
黨代會提出建設“制造強市”的奮斗目標,是本屆市委立足長遠,充分考慮臨海工業經濟特點后提出的,既體現了臨海全力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歷史擔當,又顯示出臨海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堅定決心,也是臨海市委對臨海市情的客觀審視和科學把握,順應發展大勢,體現時代要求,符合臨海實際,是加快推動臨海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從制造大市到制造強市轉變的“規劃圖”“施工圖”,為經信工作指明了方向。針對打造“制造強市”的目標,市經信局提出了四大攻堅行動:
一是攻堅產業升級。全力推進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推動產業能級提升,大力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謀劃落地浙東數字經濟產業園,實現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打造一批新智造群體和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大力支持龍頭企業爭創制造業創新中心,推動企業開展管理創新。實施“補鏈強鏈延鏈”工程,打造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推進醫化產業“一鎮兩區”協同化發展,汽車產業新能源動力轉型,彩燈、眼鏡特色產業區域品牌建設,加快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落地集聚、裂變增長。
二是攻堅平臺建設。為企業打造優質發展載體,打造優質重點產業園區。以臺州(紅腳巖)新材料產業園、釣魚亭國際休閑產業之都等產業基地為重點開展空間規劃,努力打造千億級、世界級產業基地。推進小微園建設,實施“小微企業工業園建設提升2.0版行動”,完善園區營運服務機構,建成一批升級版小微企業園。
三是攻堅項目投資。以“古城崛起、突破跨越”項目謀劃擂臺賽為契機,突出謀劃一批高效益、創新型、戰略性項目。強化項目招引,突出招大引強,發揮本土企業關聯互補優勢,緊密對接外部龍頭企業,招引一批適應我市產業結構的“大好高”項目。留住優質項目,樹立“留住本地優質企業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資”理念,完善激勵和制約措施,落實飛地政策,突出政策直兌、訴求直辦,保障項目用地,引導做好“二次創業”。推進重大工業項目提速提質。深化項目推進機制,緊盯時尚休閑產業之都、華海制藥科技小鎮和聯化科技臨海產業園等重大制造業項目,加強跟蹤服務,確保項目早落地。
四是攻堅企業培育。打造百億、十億企業發展梯隊,構建“五企”培育體系,落實“百億領航、十億帶動、小微成長”計劃,優化龍頭企業扶持體系,努力培育百億元以上行業龍頭,培育高層次創新主體,增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服務理念,實施“三服務2.0”行動,持續破解企業共性難題,落實企業減負降本政策,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