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號提案:《關于推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提案》
提案人:民進臨海市委會
主辦單位:市教育局
健康成長,從“心”開始。近年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問題。
民進臨海市委會在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提案》,對我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進行了探討。
民進臨海市委會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綜合工程,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但是,我市各中小學校心理健康專職隊伍需要加強,心理健康工作聯動機制有待完善,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家長親子教育能力不足,急需各級各部門合力解決。
為此,民進臨海市委會建議加大投入,提升臨海心理教師的專業水平;突出重點,借助社會力量開展心理幫扶活動;科學摸排,合理調整學生學業負擔;家校共建,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提案交辦后,市教育局高度重視提案的辦理落實工作。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為促進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近年來,我市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納入平安建設,取得一定成績。去年1月,在市委政法委的牽頭下,我市全面啟動青少年兒童“心靈守護”專項行動,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目標,著力打造“一個中心、兩套機制、三大陣地、四支團隊”保護體系,努力把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保護工作打造成為“重要窗口”的暖色風景。
作為該項行動的重要組成單位,市教育局全面完善學校心理教育工作長效機制,扎實開展“在校心理健康教師專兼職隊伍培育工程”,配足心理健康輔導專兼職教師,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線上、線下”等培訓方式,先后舉辦5期培訓,去年完成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C級證書培訓2600人,實現班主任隊伍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全覆蓋。目前,全市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C級證書持證人數達6373人,持證率達到78%。
同時,市教育局科學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督促各中小學校按規定排足課程,確保每學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少于8課時,心理健康教育班會課不少于一課時,并由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或班主任授課;成立市心理健康教育講師團,對全市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設置進行專業指導;嚴格按照《浙江省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標準和運行規范(試行)》要求,配齊中小學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軟硬件設備,在全市所有學校建立心理健康輔導室,并在此基礎上建成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點13所,同時設立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標準化項目建設實驗點58個。
為打造多層級心理治療專家團隊,“護航”學生健康成長,市衛健局積極加強臨床心理科和少兒心理科建設,在市一醫院、市二醫院和臨海康寧醫院等開設專科門診,邀請專家定期坐診;與溫州康寧醫院合作,在臺州中學、回浦中學等5所學校設立心晴驛站電話、視頻崗亭,為有情緒困擾的青少年第一時間找到傾訴、被疏導的渠道。去年1月,該局還依托擁有60多名國家二、三級心理咨詢師的市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和怡寧健康互聯網醫院,自主研發“心靈驛站”公益平臺,集成開展講座預約、免費咨詢、遠程診療等服務,實現心理健康的“云科普”“云測評”“云求助”和“云診療”。上線以來,注冊人數突破2萬,完成線上、線下個案咨詢400多人次,測評有效心理量表3000余份。
部門合力,全方位營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圍。市委政法委以市青少年宮為陣地,面向全市家庭每周開展“心靈守護課堂”,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12期,共計240對親子參與活動。市婦聯聯合多部門開展兩場關于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時空對話”線上活動,共計獲得75萬左右的觀看量。團市委積極做好12355心理求助熱線工作,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委托專業的社會機構承接熱線接聽,提供24小時心理咨詢和援助,去年已接聽有效電話308個。
作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第一守門人”,各中小學校堅持每學期開展一次心理行為健康問題預警征象篩查,并根據篩查結果實行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問題三級干預機制;通過開設校廣播《心靈驛站》欄目、組建心理健康社團等載體,抓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辦好家長學校,成立家長沙龍,開展家長培訓,發放家長手冊,加強家校聯系,確保每學期對家長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培訓不少于一次。
此外,為共同營造心理健康“從娃娃抓起”的社會環境,市教育局和市衛健局聯合建立青少年全域全程評估干預機制,開展0歲至6歲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征象篩查。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永遠在路上。僅隊伍建設一項,市教育局計劃進一步增大專兼職心理教師配比,力爭至2022年底,實現在校學生數600人以上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600人以下的學校至少配備1名兼職教師,全市普通學校教師心理健康C證持證率不低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