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如潮,大道如砥。過去、現在、未來,從未如此緊密相連。
在春天的號角聲中,帶著深入調查研究的成果和百萬人民的期待與重托,2月16日上午,來自全市各界別的300多位市政協委員會聚市委黨校觀瀾廳。
此刻的觀瀾廳,燈光璀璨,氣氛莊重。熠熠生輝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懸掛在主席臺后方正中,鮮艷的紅旗分列兩側。9時,全體人員起立,雄壯的國歌聲響徹大廳,政協臨海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拉開帷幕。
張招金代表政協臨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
“聚焦市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
“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
“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
“聚焦建言成果轉化落實”;
“全力助推我市建設歷史名城、制造強市、共富高地,躋身全省縣域綜合實力第一方陣”;
……
精煉的語言、務實的舉措,贏得委員們陣陣掌聲和廣泛共鳴。
“此次工作報告中,我覺得最大的亮點是守正創新。過去五年里,除了常規工作外,十四屆市政協還推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創新舉措,為今后委員們更好地履職大大拓寬了平臺,提振了信心。”市政協委員、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勝難掩激動心情。他說,在回顧過去成績的同時,此次大會他帶來了4個提案。這些提案是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后寫成的,內容有關發展臨海海洋海島旅游產業,推動市郊列車發揮效應,加快推進海塘安瀾工程、構建東部平原安全屏障,351國道市區至白沙段提速拓寬等4方面的建議。發展大灣區,向海洋要紅利,是群眾關心的焦點,也是古城實現新跨越的重要一環。他深感肩頭沉甸甸的職責,希望這些建議能更好地助推全市中心工作。
和王勝一樣將心里的那份“責任感”轉化成履職路上一個個堅實腳印的還有來自文史組的市政協委員楊紅峰。她告訴記者,她對于報告中提到的“延伸履職半徑,在畫好最大同心圓上匯聚更多力量”特別有感觸。政協委員是政府和群眾之間的橋梁,不僅要“站得高、看得遠”,還得“俯下身、聽民聲”。新時代提出了新要求,政協委員們要立足崗位,創新方式方法,更加用心、用情地為群眾解難題、履好職,建諍言、獻良策。
除了“老委員”,此次大會也出現了許多“新面孔”。少數民族的委員韋鳳萍就是其中之一。穿著民族特有的服裝,聽著鏗鏘有力的工作報告,她感到光榮的同時也備受鼓舞。她說:“會后我將認真履行委員職責,既要廣泛宣傳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又要將群眾心中所想、所盼轉化成務實可行的建議,進一步增進各民族團結合作,攜手奮進新征程。”
走出會場,委員們還在熱烈交流著。“為我市建設歷史名城、制造強市、共富高地,躋身全省縣域綜合實力第一方陣貢獻政協更大的智慧和力量”的豪言壯語縈繞耳畔,成為了委員們新一輪履職的奮進動力。在萬物復蘇的春天里,他們將凝心聚力,共同書寫助推臨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