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的三月,市檔案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滿懷崇敬來到了老城區楊齊通同志的家中,追尋那段逝去68年卻依然不可磨滅的一江山島戰役紅色印記。
今年88歲的楊齊通老人鶴發松姿,是解放一江山島的親歷者、幸存者,真切感知了那場戰爭的血腥與殘酷。為了讓后人知曉烈士們“從哪里來,又到了哪里去”,楊齊通退休后便致力于搜集、校正、編印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烈士名錄。“整理好、守護好烈士的家園,讓后世對歷史有清晰的記憶,是對烈士親屬的交代,是對烈士精神、紅色文化的弘揚與傳承。”楊齊通說。截至2022年,楊齊通共收集整理了454名烈士名錄,資料詳實且完整,包含烈士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參加革命年月、功績、安葬地點等,這些烈士中就有部分長眠于臨海東湖烈士陵園。楊齊通還展示了珍藏20多年的一江山島海陸空聯合作戰的指揮官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的“臨海革命烈士陵園”“臨海革命紀念館”“解放塗下橋烈士紀念碑”三幅字。
約50平方米的老舊房里,楊齊通借助老照片、老物件和規整的記錄資料,用深沉粗豪的聲音講述著那段歷史。聽完老人的講述,大家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市檔案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革命先輩‘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的英雄氣概令人肅然起敬,我們會始終牢記那段崢嶸歲月,用好用活臨海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更好地發揮檔案存史、資政、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