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我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居臺州第一;工業技改投資增速59.2%,居臺州第二;制造業投資增速50.2%,居臺州第三;工業技改投資增速和制造業投資增速在臺州市3個工業強市中均排名第一……
一串串亮眼數據的背后,是項目建設的持續推動,是發展后勁的持續增強,是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是企業提升能級的持續謀劃……這些成績匯聚在一起,為臨!皧^力躋身全省縣域綜合實力第一方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項目為王內培外引
凝聚更強發展動力
在吉利汽車超級現代化的車間里,工程師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設備安裝調試;全自動生產線上,整齊劃一的“鋼鐵俠”正在待命……近日,吉利汽車插電混動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式落戶我市,新項目上馬后,將實現吉利汽車臨海產業園年均產值增長20%的目標。
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走進各個項目建設基地,處處都是大干快上的火熱場景。今年以來,我市把項目建設列為“一號工程”,開展全市“項目擂臺賽”,比拼工業項目的投資力度和落地速度。領導“帶頭包干”,以上率下抓項目,親自謀項目、一線跑項目、主動推項目,共安排省、市重點工業項目77個,年度計劃投資28.1億元,較去年增長23.2%。
項目牽動發展,投資促進轉型。我市圍繞汽車機械、醫藥化工兩大重點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路線圖”,開展產業延鏈、補鏈、拓鏈精準招商,干部帶隊在北京、上海等地進行駐點招商。一季度,累計簽約9個項目,總投資額超百億元。同時,進一步提高本地工業投資激勵力度,對重大工業固定投資項目(優質企業優質項目),以設備投資額的15%給予補助,補助比例高于省內同級別縣市,有效激活了制造企業的投資動力。2021年,我市補助工業投資項目191個,落實政策資金2.26億元,補助額度居臺州首位。成功催生出華迪年產6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永太年產15萬噸電解液等優質本土項目。
新機制優化服務
構筑更優營商環境
4月15日,華海制藥科技產業園項目進度在全省助企紓困暨重大項目建設工作會議上得到了點名表揚。
項目進度快,留工復產是關鍵。今年春節后,我市緊盯省市重點項目,發揮主管部門、屬地鎮(街道)和項目業主組團作戰,建立重點項目復工清單,采取報銷路費、返崗補貼等舉措促進員工早返崗、項目早復工。為全面落實臺州市留工促產工作部署,將制造業留臨過年外來員工新春紅包補助范圍擴大到畝均評價C類企業,春節后第一時間為企引工,共撥付新春紅包677.7萬元,兌現企業節后復工復產獎勵115萬元,預計發放各類穩崗補貼300多萬元。
復工助力生產,加快建設“產業大腦”則為企業增強了核心競爭力。我市與浙江中控、浙江蘭卓開展數字經濟戰略合作,建設化學原料藥領域“企業-行業-產業鏈-政府”等多級協同互補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結合本地產業實際,提供工業品集采、共性原輔料集采、共享實驗室、SaaS化工業應用等10余項大數據公共場景應用,可幫助企業減少70%以上的備件儲量,降低50元/噸采購成本和10%以上檢測費用,為企業發展投資釋放了大量經營性現金流。
“騰籠換鳥”提升能級
謀劃更大發展空間
“騰籠換鳥”,是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制勝一招;高耗低效企業,是淘汰落后的關鍵突破口。近年來,我市已經初步篩選需整治的低效企業252家,已完成138家低效企業整治提升。我市更是在2021年度全省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考核工作中,被評為激勵縣(市),獲得省級150畝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臺州市唯一)。
“‘騰籠’不等于‘空籠’,換來什么至關重要。騰出來的寶貴資源,將重點發展投入產出效益高的優質企業和行業。”市經信局投資與技術裝備科科長王小燕說。
加快“創新強工”,提高政策扶持力度,鼓勵企業申報各類“新智造”市場主體評定,落實化學原料藥“產業大腦”、臺州灣科創走廊、靈江科創廊道等創新載體建設,高效益、高產出的優質企業和行業得到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研發費達37.5億元,居臺州第一。新認定省級企業研究院3家、省級研發中心9家,創歷史新高。新增省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3家,數量居臺州第一。推動技術改革,零增地擴產能。出臺《臨海市城市規劃區工業企業改造提升辦法(試行)》,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布局,鼓勵企業開發建設高標準廠房和工業大廈,推動“工業上樓”,提高土地容積率。截至目前,我市統計新入庫“零增地”技改項目45項,完成投資8.58億元,核發技改施工許可證項目證60個。
起步即沖刺,發展看后勁。今年以來,我市工業經濟主戰場一派繁忙景象,一路領跑,喜報連連,企業家的信心不斷增強。臨海將繼續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保持工業經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幫助企業走出疫情,突破跨越,全力推進“制造強市”建設,奮力躋身全省縣域綜合實力第一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