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創5A的腳步不斷加急,臺州府城內的文化盛事井噴泉涌。走進廣文路“遇仙·院子里”,以道家文化紫陽茶為主題的非遺雅集正熱鬧進行,吸引了我市部分非遺項目傳承人、文化愛好者紛紛前來。在裊裊琴音中,當天的主角“紫陽茶”閃亮登場。琥珀色的茶飲散發著淡淡的藥草香,大家一邊細細品味,一邊熱烈討論它與紫陽街的文化故事。
“這個紫陽茶喝起來比較清口,有草藥的香氣。有這樣一個院子挺好的,對紫陽街文化業態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文化愛好者侯林光喝了一口紫陽茶后,連連稱贊“驚喜”。
據了解,道教南宗始祖張伯端晚年在臨海結廬修煉,道教文化對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飲食起居產生深遠影響。紫陽茶,為紫陽道觀里的道士所研制,以紫陽蒿為主要材料,各類中草藥為佐料,具有清熱解暑、平喘清肺功效,是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舊時,臺州府城的百姓入夏后就有飲用紫陽茶的習慣。此次雅集,不僅讓大家重新拾起紫陽茶的記憶,也再一次豐富了府城非遺文化的內涵。
“遇仙·院子里”主理人戴虹告訴記者,近年來,府城文化不斷“回春”,讓優秀的本土非遺項目不斷“被認識”“走出去”,是每一個臨海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她想把“遇仙·院子里”打造成全市首個道家文化及紫陽茶非遺項目的體驗空間,讓年輕人喜歡上這個“老傳統”,讓游客和市民知道府城文化原來是豐富多彩的、是好玩的。
雅集上,非遺傳承人和文化愛好者們圍繞我市當前的非遺傳承現狀以及今后的文化發展走向,進行了深層次的交流。
“現在,我們臨海處在創5A的關鍵期,文化是源源不斷的發展后勁。我們希望通過開展此類雅集活動,在紫陽街慢慢建立一個非遺的文化圈,取長補短、守正創新,形成文化傳承的合力。‘遇仙·院子里’對紫陽茶的挖掘就是一次有力探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張志軍說。截至目前,我市共成功申請非遺項目192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21項、臺州市級45項、臨海市級124項,內容涵蓋曲藝雜技、傳統技藝、醫藥、民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