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有禮,全民學禮儀、知書又達理。”“親有禮,傳承好家風、相親又相愛。”“幫有禮,隨手做志愿、鄰里相守望”……自“浙江有禮”省域文明實踐品牌打造以來,我市大力踐行“浙風十禮”,積極開展“浙江有禮·臨海有你”縣域品牌建設,弘揚文明新風。
“學有禮”蔚然成風
在市婦幼保健院核酸檢測點,“浙風十禮”版文明一米線引起了市民們的注意,每條一米線都融入了“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10種禮節的其中一禮,市民們測核酸的同時,就能學習文明禮儀。“這個文明‘一米線’,讓我們邊排隊邊學禮,共同營造文明新風尚,很不錯。”市民潘女士說。
據了解,我市目前所有鎮(街道)和重點區域共設有26個核酸檢測點,均新增了“浙風十禮”版文明‘一米線’,它們不僅能起到間隔作用,還能讓市民走一步、學一禮。根據當下防疫要求,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還制作了一批“浙江有禮·臨海有你”主題口罩面向全民發放,截至目前,已累計向2萬人次發放。
“親有禮”薪火相傳
當下,我市正如火如荼開展“浙江有禮·臨海有你”縣域品牌建設,結合各鎮(街道)、部門實際,圍繞“十禮”,實現主題對接,形成“一鎮一品,一處一景”的良好創建氛圍。以培育有禮之人、弘揚有禮之風為目標,大田街道以家風祖訓為載體,大力培育鄉風文明,做好“親有禮”文章。
位于大田街道的大田劉村,素有“崇文厚德,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22條家風祖訓世代相傳。近年來,該街道深入挖掘劉氏家風祖訓內涵,征集家規家訓作品,在劉氏宗祠設立家規家訓展館,定期開展以“傳祖訓、揚家風”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讓傳統祠堂成為傳承新時代文明新風的禮堂。同時聯合當地鄉土學者,把祖訓中的優良家風編成山歌、三句半及小品等群眾耳熟能詳的文藝作品,讓群眾看得懂、聽得進、樂于學。此外還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禮堂、學校等陣地,圍繞親子共建好家風、故事宣講、主題展演三大板塊,常態化開展“家”文化大賽。
“幫有禮”深入人心
在廣泛營造“親有禮”氛圍的同時,我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為抓手,讓“幫有禮”理念深入人心。涌泉鎮立足實際,在踐行“幫有禮”時,融入了“涌泉相報”人人互助的理念,成立了“橘青”志愿服務隊,下轄理論宣講、文明勸導、移風易俗等10支志愿者隊伍,并成立村級志愿服務聯盟,實現鎮村兩級聯動,打造文明實踐“15分鐘服務圈”。此外,該鎮還設立了志愿服務學院,成立“涌泉相報”關愛基金,建立鄰里互助積分制,目前全鎮8600余人加入鄰里互助。
人人參與,人人共享。志愿服務新風尚正成為我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今年以來,全市累計開設志愿服務能力提升課程58場次,培訓志愿者2000余人次;開展以“送溫暖”“送歡樂”“送鮮花”“送技術”等主題的志愿服務“集市日”79場次,服務群眾2萬余人次。“接下來,我們將針對‘儀有禮’‘信有禮’等實踐困難領域,進一步開展廣泛宣傳和規范引導;不斷創新網絡文明實踐,組織有吸引力、影響力的線上‘有禮’倡導活動,做好‘網有禮’的深入探索;持續引導全民關注文明禮儀,弘揚文明新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工作負責人付雨婷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