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鄉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市博物館豐富的館藏資源,過一個豐富多彩的“六一”兒童節,連日來,市博物館深入各小學開展“館校聯動共迎‘六一’”系列活動。
在匯溪鎮中心校的美術教室,市博物館宣教老師通過“翼龍的一天”微電影,帶同學們了解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臨海浙江翼龍”的生活習性。同學們還化身“考古人員”,用鏟子、錘子、刷子等工具挖掘埋藏在土塊里的仿制翼龍化石,經過清洗、組裝等工序,一個逼真的翼龍模型出現在眼前。學生項浩森是翼龍愛好者,他與同伴拼完模型后說:“今天的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關于翼龍的知識,知道了翼龍的骨骼是怎樣的,非常神奇,感覺很有趣。”
與此同時,在東塍鎮中心校,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將“大宋商船”帶到了校園文化藝術節上。“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做的‘大宋商船’的模型,它有很多的帆,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現場,市博物館宣教老師通過手中的模型,帶領同學們詳細了解商船的結構和宋代對外貿易交流的歷史,感受三國至明清時期臺州的造船業與對外交流的繁榮景象。同學們還自己動手組裝了一艘商船加深印象。學生金嘉樂說:“這堂課非常有意思,讓我們不僅了解了船的悠久歷史,還動手做了一艘,很好玩。”“我覺得古代勞動人民很有智慧,我們做個模型都覺得很難,他們卻造出了那么巨大的船,真厲害。”學生沈昊然在一旁說。
“我們博物館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舉辦系列富有知識性、趣味性的宣傳教育活動,比如翼龍挖掘、皮影制作、國學禮儀等。”市博物館工作人員黃瑩瑩說:“這些活動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同學們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學到歷史文化知識,也可以培養勞動能力、創造力和想像力。”
博物館是文化傳播中樞,也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近年來,市博物館積極開展館校共建合作,充分發揮博物館作為學校教育“第二課堂”的社會功能,利用歷史資源優勢、特色社教活動,為全市青少年提供全新的學習實踐平臺,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參與性和互動性,讓廣大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