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就業保持總體穩定的格局實屬不易。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堅持把就業擺在“六穩”“六保”首位,為穩就業保就業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恢復生產、促進就業,讓群眾在疫情過后亦可安其職、樂其業,這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重大考驗,也是保障民生的一道“必答題”。
以最有力舉措穩住“最大的民生”,我市志在交出高分答卷。經過全市上下的艱苦努力,當前已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全覆蓋宣傳五類特困行業1028家、17類擴圍行業461家、中小微企業10450家;共發放2022年高校畢業生安家補貼706人861.28萬元,幫扶離校未就業大學生1180人;共組織企業994家次,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43場,累計提供崗位需求數38336個……上半年,我市的就業服務保障工作成績亮眼,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好于預期,在當前的形勢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可謂來之不易、十分珍貴。
穩就業的關鍵是穩企業,企業穩則就業穩。由于中小微企業貢獻了全部企業就業崗位的80%以上,因此,穩企業的關鍵是穩中小微企業。對中小企業來說,用工難往往與資金支持難、訂單交付難、產業鏈配套難等問題相伴而生。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就要減負、穩崗、擴就業“三管齊下”,統籌起來考慮。市科技局全力加快涉企政策兌現進度,目前510萬元高新技術企業獎勵已全部發放完畢;市商務局成立商貿發展工作專班,制定出臺相關政策,預計惠及企業約800家;市住建局推進“一企一策、一事一議”機制,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各部門不斷豐富政策“工具箱”,強化社保、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與就業政策協同聯動,將有效緩解穩崗壓力和現金流緊張等問題,助力企業渡過難關,為穩就業蓄積源頭活水。
穩就業不光要穩住存量,也要拓展增量;不光要穩住受疫情沖擊較大的行業,也要善于從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中挖掘就業潛力,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是制定相關政策的一個重要出發點。無論是數字經濟、康養產業迎來發展契機,成為吸納更多就業的“海綿”,還是一些企業實施“共享員工”模式,通過借調待崗員工整合人力資源,這些新思路在穩就業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有關部門應該為企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提供便利,在產業發展中擴大就業,在“應急”的同時推動“升級”。
一手防控疫情,一手復工復產,兩個戰場都不容有絲毫松懈。加大政策調節力度,充分釋放發展潛力,政府、企業、勞動者等各方攜手共克時艱,以穩就業來穩人心,我們必將迎來新增長點競相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