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是我國行政區域中面積最大、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區,是消費市場的縱深地帶,也是城市和農村連接的關節點。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對于疏通國內大循環,助力城鄉均衡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一、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創建基礎
近年來,我市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步伐加快,現代商貿、物流配送等蓬勃發展,商貿綜合體、農特產品產地市場等建設加快推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21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9.53億元,較2015年增長33.5%;其中,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35.97億元,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3.55億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33.7%、31.8%。2021年,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9919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099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各類商業網點約1.2萬個,對仙居、天臺、三門北三縣的消費集聚和輻射作用日益凸顯。
二、存在短板
近年來,受產業調整、新冠疫情等影響,我市外來人口減少,而本地年輕人多往杭州等中心城市發展,戶籍人口自2019年開始連續下降,部分山村呈現老齡化趨勢,商業集聚效應日趨減弱,東中西部商業差距較大,“三點一線”快遞物流體系還不完善。農產品以鮮銷和初加工為主,農業產業鏈偏短、附加值偏低、影響力偏弱,配套產業發育不足,嚴重滯后于市場升級進程。
三、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共富路徑
(一)完善商貿基礎設施,提升縣域商業能級
高標準建設提升一批縣城商貿綜合體,激發全市經濟和商業流通競爭活力。鼓勵企業通過自建、合作等方式,建設改造一批現代化鄉鎮商貿綜合體。改造提升一批農貿市場、連鎖超市、集貿市場,重點提升和培育上規模的商貿功能,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鼓勵商貿流通企業輸出管理和服務,新建一批村級連鎖便利店,標準化改造一批傳統商業網點,豐富村級店快遞收發、農產品經紀等服務,打通群眾生產生活服務“最后一公里”。
(二)構建物流配送體系,打通雙向流通渠道
支持開展商貿流通市場化合作,實現統一倉儲、分揀、運輸、配送、攬件,建立完善農村物流共同配送服務規范和運營機制。充分利用郵政縣域寄遞網絡和渠道資源優勢,提升改造鄉鎮快遞共配中心,解決縣級物流倉配中心與村級快遞物流網點之間的中轉難題,促進信息共享、數據互聯。整合提升村郵站、電商服務站點、快遞站點等末端物流網點,打造集快遞服務、金融服務、公共服務等為一體的“一站式”綜合便民服務平臺。支持農村小超市、便利店、夫妻店等發展電商代購、郵件快件代收代投等便民服務,打通農村網購“最后一公里”。
(三)打造農產品供應鏈,帶動特色農業發展
統籌推進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和區域優勢農業產業協同聯動和深度融合,加大對農產品、海產品商品化預處理設施和預冷設施的項目投入,補齊農產品供應鏈“最初一公里”短板。開展供應鏈賦能,推廣新型交易服務,鼓勵企業向上整合農戶、合作社等供應商,向下整合超市、電商等銷售渠道,引導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作。科學布局農產品、海產品冷鏈物流基地,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提升冷鏈物流規;、集約化、組織化、網絡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