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青年,作為整個社公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正是大建設大發展時期不可多得的創造者和開拓者,需以畢生熱愛,追逐理想,施展抱負,甘為匠人筑綺夢。
將店開進故宮的“打銅匠“朱軍岷,憑著一榔頭—榔頭的不懈努力,獲得了“中國十佳民間藝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等多項稱號。
“在那個年代,手藝人并不吃香,現在回想起來那個過程是非常痛苦、孤寂的!鼻嗄耆烁墒峦菀准惫,也容易半途而廢,更應以匠心自省,謹記成功沒有捷徑,更不能靠役機取巧,只有做到專注持久,腳踏實地,才能撥云見日。須知最快的腳步是“堅持”。當懷匠心,涌養磨砌于事毅力。
“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劉文超率領團隊進行創新研發,攻克了一系列電梯行業的卡脖子技術難點,咸為如今的行業領軍人物;全國勞動模范竺士杰,自創“竺式橋吊操作法”,提升了傳統橋吊效率。
任何一項細小的進步和成果,離不開日復一日的潛思研學與創新實踐。青年人思維敏捷,好學善思,正是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最佳時期,更應積極投身到困難艱苦的崗位和領域,勇于接“燙手山蘋”,敢于破陳出新,在思考中不斷實踐探索,在試錯中及時復盤重啟。當懷匠心,篤立高攀創業志向。
“核司令”程開甲銷聲匿跡戈壁灘數十年,卻帶出10位院士和40多位將軍;“水稻之父”袁隆平畢生耕耘泥土地,能以一稻濟天下;“肝膽之父”吳孟超妙手回春渡病痛,一片丹心照眾生。他們用一生詮釋了“淡泊名利、大我奉獻”的匠心。
青年人應心無旁騖,才能真正專注干事創業;守業若癡,才能達到至善至美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