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古城街道鹿城社區先后入選浙江省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一老一小”場景、2022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社區養老、醫養結合、居家上門養老……我市的養老服務正在從“老有所養”進階到“老有頤養”。
鹿城社區是我市最典型的融合型老社區,常住人口2.5萬余人,5000多名老人,要面對外來人口多、老年人多、低收入人群多、重點人口多等諸多難題。如何創新養老模式,應對挑戰?
十年間,鹿城社區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主陣地作用,推行“一中心多陣地”改造,有機鏈接養老機構、社會組織、涉老企事業單位等資源,建成臺州市首家、全省領先的集“智慧養老+醫養康護”為一體的多功能、專業化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交出了一份群眾滿意的答卷。
為解決養老難題,社區投資230萬元建成一個600多平方米的“社區溫暖之家”,內設老年食堂、多功能廳、康復室等功能區,提供集中就餐、配送餐、娛樂、康養、短期托養等全方位服務,探索社區嵌入式養老新模式。
溫暖之家解決了“吃”這一老人最關心的難題,社區又把視線聚焦到醫養康復、心理疏導、家政保潔等老人居家養老需求上,打造由“在職黨員、村(社區)黨員干部、黨員志愿者”組成的服務聯合體,創新以“服務需求清單、專屬服務二維碼、紅色幫幫享微信服務平臺”為主的“一單一碼一平臺”服務體系,提供“點單式”服務。
“作為最后一公里的落實者、執行者,要當好社區群眾的服務員、勤務兵,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做老人的貼心人、暖心人,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鹿城社區江濱家園黨員樓棟長鄭思恒說。
鄭思恒是鹿城社區200多名黨員樓棟長中的一員。為打通社區服務“神經末梢”,鹿城社區推行“黨員樓棟長”制度,并組織在職黨員開展敲門行動,機關黨員每月上門探訪、村社黨員干部每周聯系走訪,及時滿足老人維修、磨刀、理發、陪聊等各類需求。今年以來,已幫助困難老人解決各類難題3827個。出行不便,是老人居家養老面臨的又一難題。鹿城社區組建了一支由“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黨員志愿者”為成員的“紅色代跑團”,為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提供跑腿代買代辦服務。截至目前,“紅色帶跑團”共幫助老人代跑買藥等各類服務3600件。
社區還成立了夕陽紅守護隊、夕陽紅調解團、夕陽紅藝術團等社會組織,讓身體條件較好的老人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社區的老黨員、老干部始終踐行“離崗不離黨”的責任和擔當,擔任起相應社會組織的負責人。目前,隊伍越來越壯大,共有500多名老人參與其中,真正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養老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參與這一事業的社區工作者,更加責無旁貸。”鹿城社區黨委書記方華芬說,接下來,他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把家門口的“養老院”建設得越來越好,打通健康養老“最后一公里”。